看魚眼清不清澈?錯!鮮魚要挑「這兩處」...海洋專家的「市場買魚攻略」3招判斷水產新鮮度

買水產大家一定最在乎「新鮮」,海鮮專家分享3步驟就能判斷水產新鮮度:第一是魚眼不能凹陷,第二要看垂尾度,第三聞魚鰓、魚屁股擠出之汁液的味道。

食力FoodNEXT食力FoodNEXT 撰文者: 李依文、張柏晨2021-05-03

逢年過節,象徵「年年有魚」的漁獲絕對是餐桌上必備的一道菜。但市場上的魚這麼多,你都是怎麼挑選最新鮮的魚呢?

網路上判斷水產新鮮度的方式多樣,如魚腮鮮紅、魚眼澄清帶藍、魚體表面有光澤等,不過,臺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理事長白尚儒表示,以顏色當判斷的標準是很主觀的,因為每個人對於鮮紅色跟澄清帶藍的定義不太一樣,如此會影響其判斷結果。

白尚儒與《食力》分享簡單三步驟判斷魚類新鮮與否,讓大家下次去買魚時也能派上用場!

1、魚眼清澈不一定最新鮮,「無凹陷」才能避免買到退冰魚

許多判斷水產新鮮的步驟中,一定會有「魚眼清澈不混濁」,但白尚儒表示,魚眼混濁絕對代表不新鮮,然而清澈的魚眼也不代表一定是絕對新鮮!這是因為,只要凍藏過程中碎冰不接觸魚眼,即可維持其魚眼清澈,如此才會發生冷凍很久的魚,其眼睛仍清澈的狀況。

因此,白尚儒表示,看魚眼「有沒有凹凸」才準確!魚眼「微凸」代表新鮮,凍藏後退冰或是已開始腐敗的魚眼則會呈現微凹的狀態。

因為每個人對於魚眼的清澈度沒有一定的標準,建議以「凹陷程度」來辨別,沒有凹陷的才新鮮。

2、以魚的垂尾角度判斷,盡量挑選僵直期、垂尾角度小的魚

魚隻在死亡後會經歷3個階段,圖中由上到下分別是僵直前、僵直期、僵直後,其中「僵直前」和「僵直期」是最新鮮的,可以利用「垂尾度」來判斷,除活魚外,最新鮮的狀況就是僵直期、垂尾角度接近水平,所以當市場的魚垂尾相當嚴重、角度很大,代表其鮮度較低。(圖片來源:FAO)

除了活魚外,白尚儒會建議在魚市場時,常會看到攤販把魚放在有一大盆一大盆的冰塊水中販售,看起來好像是新鮮現撈的漁獲,但事實上,也有可能是冷凍品解凍後的魚。因此白尚儒建議,除了從眼睛沒有凹陷來判斷之外,還要看是否為「僵直期」。不過什麼是僵直期呢?

通常漁獲捕撈後會立刻送入凍庫中,以保持其品質,就算凍藏設備再完善,魚體死後還是會繼續進行化學變化,肌肉失去彈性,導致魚體開始收縮,漸漸變得僵硬,以凍藏的鱈魚為例,約二~八小時會進入僵直期,若溫度控制得宜、不要有太大的波動,其僵直期可維持二十~六十五個小時,此時的魚尾垂尾角度接近水平。

然而,當魚類進入僵直後期,因酵素的分解會開始解僵,在此時將魚體拿起,會發現魚尾下垂,很快地就會有令人作嘔的腐敗味散出。

綜觀上述的分析,在魚市場挑選時,選擇魚眼睛沒有凹陷,且位處僵直期而非解僵的魚是最新鮮的。白尚儒建議可以將魚拿起,像附圖一樣看其垂尾的程度,盡量挑選魚體較硬者、代表其新鮮度越好,也代表凍藏設備較完善,較能保鮮。

3、聞味道,選擇味道較不強烈的

走在傳統魚市,還沒看到魚就先聞到魚腥味,原因是水產死後產生的化學變化,生成揮發物質,如揮發性有機酸類、揮發性鹼基氮、醛酮類、硫化物等,這些物質會刺激嗅覺,也就成為了一般人印象中的魚市場味。

白尚儒向《食力》分享也可以靠聞味道判斷魚的新鮮,先聞魚腮最容易判斷,或是輕壓魚屁股擠出汁液,再輕輕搓散,若是不新鮮的魚會有非常可怕的惡臭,實際的味道可依據消費者的可接受程度來判斷。

綜合以上的步驟,以後到市場想買新鮮魚貨,只要記得3點:看垂尾度、聞味道,並記住魚眼清澈不一定新鮮,魚眼無凹陷才是重點!

本文授權轉載自「食力」,原文:如何分辨水產新鮮度?海鮮專家傳授簡單3步驟挑出鮮魚

延伸閱讀
消費者怎麼發揮監督力量?食魚教育不可少
台灣海鮮混充層出不窮,從漁獲到餐桌,究竟是哪個環節出錯了?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筱庭

食力FoodNEXT

食力FoodNEXT

查看全部

食力FoodNEXT

一群媒體工作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關注食品安全議題大小事,給你正確資訊的食品知識平台。

【歡迎一起練食力】官方網站 http://www.foodnext.net/

夏日炎炎、吃冰正當時!但是,你手上的霜淇淋,真的乾淨嗎?
眼前一碗碗繽紛的刨冰,是否添加太多人工添加物呢?

6/13(二)食力【食鋪講堂】講座活動,帶你揭開冰品食安真面目。
欲知詳情請點 :https://goo.gl/my7W9k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