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降低膽固醇數值就能遠離風險?功能醫學醫師觀點:膽固醇數值並非絕對論!
一名年約70歲的男性,因罹患心血管疾病,已連續三年在血管內放置支架,即使改善自身生活型態以及加強飲食上的控制,膽固醇數值也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卻在就診時再次被醫生告知需要再放一根支架!而後經過功能醫學多方面檢測,才發現他體內的膽固醇顆粒較小,較容易使血管阻塞,所以接下來透過功能醫學營養素4年的調理後,不僅讓血管品質變好、變得更平滑,後續再也沒放過任何支架。
膽固醇數值不是絕對 顆粒大小才是重點
一般民眾對於心血管都有一定程度的迷思,認為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就是俗稱的壞膽固醇越高,就越容易罹患所謂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對此瀚仕整合功能醫學中心歐瀚文醫師表示:「膽固醇多年來一直被冠上原罪,大多數人都認為只要是數值超標,罹患三高的風險就會越高;但根據研究顯示,人體的壞膽固醇數值即使偏低,也還是會有患病的風險;但同時,膽固醇是建構體內細胞膜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膽固醇數值的高低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非絕對。」
接著歐瀚文醫師表示:「從功能醫學的角度來看,在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時,膽固醇顆粒大小是很重要的因子之一,由於體內壞膽固醇顆粒偏小,就容易潛入並累積於血管內皮,同時也因為容易氧化,所以更可能會造成體內發炎和降低血管的品質。血管就像一條馬路,如果馬路上有大大小小的坑洞,經過的車子就容易卡在坑洞裡並導致塞車,所以除了檢視馬路上車子的多寡(膽固醇數值的高低)之外,更應該多保養馬路的品質,以減少體內發炎的情況。」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不再是老人專利
心臟疾病已蟬聯國人10大死因亞軍多年,殺傷力雖僅次於頭號殺手癌症,但奪走人命的數字卻已超越頭號殺手癌症,而且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人的專利,近年來更有年輕化的趨勢。對此歐醫師特別說明:「現代飲食西化、大環境毒素累積、不規律生活型態等等都是導致三高年輕化的因素,尤其最常見的是血糖的不穩定,不僅會造成體內發炎,更可能導致血管硬化,連帶影響到神經系統、腎臟血管以及眼睛,將會有視網膜病變或洗腎的風險,更嚴重則會造成糖尿病、中風或是心肌梗塞。」
健康飲食不能少 遠離三高剛剛好
針對功能醫學對三高的檢測,歐醫師說明:「傳統體檢會依據膽固醇數值高低而做出相對應的診斷並對症下藥,但以功能醫學來說,預防更勝治療,依據各項功能檢測,包含心血管代謝、脂質代謝、血管內皮、脂蛋白顆粒大小以及動脈粥狀硬化程度分析以提早找出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找到根本原因後,依據個人化需求,提供藥物或像是魚油、輔酶Q10等等的營養品,幫助患者提高血管的品質。」
此外,營養師也會協助患者從飲食方面著手,歐醫師強調:「要擺脫害怕吃脂肪的迷思,並攝取健康的脂肪,例如:植物油、玄米油或是台灣常見的苦茶油等,這些都適合高溫烹煮和涼拌使用,同時更要避免加工類的穀物和精緻糖類,野生稻或有機稻米等選擇較佳,並鼓勵多攝取原型食物,才能減少身體發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