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太輕、不當減重,骨鬆機率比常人高!家醫科醫師張茵絜:覺得骨鬆離自己很遠?30歲之後骨密度就開始走下坡

全台骨鬆良醫全台骨鬆良醫 撰文者: 吳佩琪2022-03-17

骨質疏鬆症是台灣65歲以上國人常見慢性病第四名,也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疾病。如果還認為「年紀大了就會骨鬆,不用特別理它」,表示觀念已經落伍了!

骨鬆的預防與治療是為了有效攔阻骨折,減少骨質流失,以免跌倒時發生骨折,引發一連串骨牌效應。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張茵絜指出,台灣每年髖骨骨折近2萬例,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全球第九,新增個案發生率相當於乳癌的2倍。千萬不要小看髖部骨折,因為它可能導致行動不便、臥床等併發症,一年內的死亡率甚至高達15~20%,相當於乳癌三~四期的死亡率。

相較於大家所熟知的三高問題,同樣屬於慢性疾病的骨質疏鬆症,國人對它的了解卻還是十分不足。家醫科是守護民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張茵絜也經常向門診患者宣導骨鬆的正確觀念。她表示,很多人是因為體檢發現骨密度異常而前來諮詢,這些人原本就屬於健康意識較高的族群,對於衛教內容、後續檢查及治療的接受度都很高;另一種常見的情況,則是病人因感覺腰痠背痛前來就診,經由X光檢查才發現有骨質疏鬆,甚至有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情形,此時會建議病患進一步安排骨密度檢測,評估是否接受治療。比較令人擔憂的是,有些人即使已經出現駝、矮、痛等症狀,卻仍不知道這些症狀背後存在著骨質疏鬆的問題,與更深遠的危害。

「建議身邊長輩應每半年量測一次身高,如果發現比年輕時矮了4公分以上,或出現駝背、下背疼痛等情況,就須提高警覺。」張茵絜提醒,也可以透過貼牆的方式,將肩膀、臀部及腳跟緊貼牆面,眼睛平視前方,若後腦枕部跟牆面之間無法完全貼合,甚至旁人可塞進一整顆拳頭,建議至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此外,上網搜尋「1分鐘骨鬆風險評估表」,只要回答幾個問題,就可以快速得知自己是否屬於骨鬆高風險族群。

張茵絜提到,目前健保藥物給付資格為骨密度T值小於-2.5,且伴有1處骨折;或骨密度T值介於-1~-2.5之間,並且有2處以上骨折。不過,有些患者即使未達健保給付標準,但醫師評估後認為屬於骨折高風險族群,也會建議自費治療,同時必須配合飲食跟生活習慣調整,預防跌倒,以降低後續的骨折風險。居家醫療服務臥床的患者,因其行動不便或缺乏活動,導致骨密度每況愈下,是骨折高風險族群;針對這些病人,會強烈建議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有口服或針劑的選擇,即使個案臥床不方便回診,居家醫療也會盡可能協助病患開立骨鬆藥物使用。

「骨鬆藥物至少要使用1年以上才有效果,需要病患配合用藥。」張茵絜指出,曾有患者因跌倒造成骨裂,導致髖部疼痛,進一步檢查後診斷為骨質疏鬆症,骨密度T值僅有-3,因未達健保給付標準,患者決定自費用藥,加上調整生活型態,經過2年的治療後追蹤,骨密度顯著提升。

除了年紀之外,性別及體重等因素,都和罹患骨鬆的風險有關。「太瘦的人,肌肉骨頭質量不夠,更容易骨鬆。」張茵絜表示,BMI小於18.5,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會比常人更高,簡單使用「年齡減去體重」,若結果大於20,就應特別當心。長期節食導致鈣質、蛋白質攝取不足,會降低骨密度;而不當減重,像是使用利尿劑或服用甲狀腺素的方式減重,也會導致骨質流失。不想減肥減出骨質疏鬆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運動並補充足夠鈣質與蛋白質!此外,曾因輕微撞擊就導致骨折、有骨折或骨鬆家族史、有抽菸或喝酒習慣者、停經婦女也都會提升罹患骨鬆的機率。

「不要覺得骨鬆離自己很遠,其實30歲之後,骨密度就會開始走下坡。」張茵絜提醒,存骨本需要比你想像的還要更早起步,年輕時就應以健康促進的方式來保骨,例如多從事負重運動、多曬太陽、飲食均衡、不菸不酒等,才能避免骨鬆症上身!

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張茵絜醫師

想了解更多骨質疏鬆症資訊,就看 全台骨鬆良醫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安進協助提供

全台骨鬆良醫

全台骨鬆良醫

查看全部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

八成台灣人都怕股市崩盤,但很少人注意到,八成台灣人的骨質並不合格;骨質疏鬆多半沒有明顯症狀,一旦發生併發症,嚴重可能致命。想要對症下藥,除了定期做骨密度檢查,還得找到骨鬆專科醫師,快來認識「全台骨鬆良醫」。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