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當心!兒童染新冠恐出現「MIS-C」症候群 台大醫:「這6大症狀」是警訊,嚴重恐休克
6歲男童睿睿感染新冠病毒痊癒後,又得到「MIS-C」症候群,幸好在台大醫院團隊專業治療下,順利康復出院(台大醫院提供)。
最近台灣的新冠疫情逐漸走下坡,但今年以來已經有超過300萬人確診,其中兒童就佔了兩成。也就是說,目前台灣大約有60萬兒童確診。雖然絕大多數的兒童都是輕症,但家長們要注意兒童可能發生罕見的「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嚴重時可能導致休克、心臟衰竭。
6歲小男孩睿睿5月時確診新冠肺炎,雖然當時是輕症而且順利康復,沒想到6月時竟然發燒到39.8度,同時出現紅疹、淋巴結腫脹、舌頭出現斑點,還一度因為休克、心臟衰竭進入加護病房。不僅如此,睿睿的弟弟也出現發燒、嘔吐、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在一般病房接受治療。兩兄弟都得到MIS-C讓媽媽吳小姐心急如焚,幸好經過台大醫療團隊細心救治後,睿睿與弟弟已經順利康復出院。
MIS-C是什麼?
MIS-C全名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後2到6週可能發生的併發症,通常發生於18歲以下的兒童或青少年。
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指出,確診患者出現MIS-C的機率大約是萬分之三,國外MIS-C患者年齡從10多歲到20多歲都有。台灣的患者主要是5到11歲的兒童,年齡中位數在6歲,而男生又比女生多一些。
為什麼會發生MIS-C?
MISC的致病機轉可能是,新冠病毒攻擊人體後,有特殊體質的兒童產生免疫風暴,體內的血管發炎,表現出全身多系統發炎的症狀。有推測是兒童未接種疫苗,加上少數患者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才比較容易發生MIS-C。
MIS-C會有哪些症狀?
由於MIS-C可能會使心臟、呼吸系統、腎臟、神經、凝血功能、腸胃道、皮膚發炎受傷,表現出來的症狀很多元,包括:
- 發燒
- 出疹子
- 結膜炎
- 草莓舌
- 淋巴結腫脹
- 腸胃症狀:腹痛、腹瀉、盲腸炎、胰臟炎
- 心肌炎
- 心臟衰竭
- 少數個案有凝血功能異常
MIS-C死亡率有多高?
張鑾英指出,國外研究報告指出MIS-C的死亡率在2%。
MIS-C如何治療?可以治好嗎?
張鑾英說,MIS-C的治療涵蓋多種藥物,包括免疫球蛋白合併類固醇、廣效型的抗生素、免疫調節劑、抗凝血藥物等,醫師會視患者症狀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由於對科學界這個疾病的機轉與治療方式還不清楚,MIS-C死亡率較高。但疫情發展到現在,只要在MIS-C出現症狀的急性期有快速診斷、治療,患者大致上都能恢復。
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林銘泰指出,如果在MIS-C的急性期有把病患照顧好,後續的恢復狀況就會很好。針對MIS-C可能引發的心臟、冠狀動脈受損、心肌炎等,九成以上患者經過治療後,心血管都能恢復正常功能。
該如何預防MIS-C?
要預防MIS-C,最重要的是預防感染新冠病毒,以及感染後導致重症。
張鑾英強調,打疫苗是降低MIS-C風險很好的方式。接種2劑BNT疫苗,可以降低八到九成的MIS-C風險。
要如何判斷家中小孩可能有MIS-C?
台大醫院兒童醫療團隊提醒家長,當家中幼兒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康復之後的6個星期內,出現以下6大症狀必須提高警覺:
- 發燒合併出疹
- 紅眼
- 腸胃道不適
- 淋巴結腫
- 活力減低
- 尿量減少
責任編輯:劉芮菁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