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分4大類:脾胃氣虛型、肝鬱氣滯型...症狀都不同!中醫師公開「4食療秘方+6穴道」幫你調理身體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指出,中醫在過去千年歷史中有對抗大規模流行病的經驗,且中醫作為跨科別、跨病種的整合治療,面對長新冠這樣多系統的病毒傷害,是非常適合的治療方式(照片由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
新冠疫情在台灣已經造成400萬人確診。很多人大病一場好不容易痊癒,卻感覺身體沒有完全康復,持續出現疲累、呼吸困難、持續咳嗽等「長新冠」的症狀。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說明,長新冠的「九大症狀」涵蓋全身各個器官,從呼吸道、掉髮、紅疹、關節疼痛,到心悸、胸痛,以及腦霧、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認知功能症狀,甚至心理健康也可能出現問題,出現憂鬱、焦慮、失眠等症狀。因此,康復後好好調理身體,就變成非常重要的功課。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柯富揚指出,中醫在過去千年歷史中有對抗大規模流行病的經驗,且中醫作為跨科別、跨病種的整合治療,面對長新冠這樣多系統的病毒傷害,是非常適合的治療方式。
中醫怎麼看新冠病毒?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吳炫璋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屬於「瘟疫」範疇。外在因素是人體感受到新冠病毒的「寒」、「濕」、「疫」、「毒」之邪,內在因素是人體正氣不足。針對新冠病毒,中醫重要的治療原則是「扶正祛邪」。
具體來說,中醫理論的「祛邪」療法,就是直接殺滅病毒,抑制病毒在體內的增殖與擴散。例如清冠一號,或是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而「扶正」的效果,則是具有調節免疫器官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間接達到抗病毒的作用。
中醫如何看長新冠?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賴香君指出,長新冠是因新冠肺炎急性感染後,人體的陰陽氣血尚未完全恢復,而表現出各種「虛勞」的病徵。中醫角度治療長新冠,具有下列四大特徵:
一、祛邪:中藥可以清除人體殘餘病毒。
二、調理:以中藥來調理人體,補足因病毒耗損的氣血、促進血液循環。
三、保健:中醫的食療、穴道按摩有保健功能。
四、守險:注意衛生,戴口罩、勤洗手、少出入公共場所。
長新冠的四大類型與中醫調理方式
賴香君將長新冠的症狀分成「脾胃氣虛型」,「肺胃陰虛/氣陰兩虛型」、「肝鬱氣滯型」、「清氣不升型」四大類,並分別提供調理建議:
脾胃氣虛型
常見症狀:睡不飽、吃不下、疲倦、胃口不佳、腹脹、排便稀軟
建議處方:參苓白朮散加減
食療:可使用黃耆、黨參、山藥、茯苓、芡實、白扁豆、蓮子、薏苡仁等,建議可將藥材煮粥、或做成茶飲,劑量上每種藥材1到2錢,每週服用1到2次即可。
肺胃陰虛/氣陰兩虛型
常見症狀:睡不飽、吸不到氣、疲倦、胸悶、口乾、心悸、乾咳
建議處方:沙參麥冬湯、生脈飲加減
食療:用紅景天、西洋參、麥門冬、 百合、銀耳、桑葚等,其中百合、銀耳、桑葚可以入菜,例如煮成白木耳湯,劑量上每種藥材1到2錢,每週服用1到2次即可。
肝鬱氣滯型
常見症狀:憂鬱、焦慮、失眠、咽梗感
建議處方:加味逍遙散、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
食療:可使用薰衣草、玫瑰、陳皮、佛手等具有香味的藥物,做成茶飲,劑量上每種藥材1到2錢,每週服用1到2次即可。
清氣不升型
常見症狀:注意力不集中、腦霧、記憶衰退
建議處方:益氣聰明湯、升陽益胃湯加減佐石菖蒲、地龍、蔓荊子等
食療:可使用黃耆、黨參、天麻、肉蓯蓉等藥材,可以加一點肉品,例如燉成雞湯,也可適量添加枸杞紅棗,劑量上每種藥材1到2錢,每週服用1到2次即可。
另新冠確診後患者常咳嗽,後鼻咽部、咽喉有痰黏、清不掉的感覺,此在中醫屬於「痰」的範疇,建議可使用麥門冬湯、桔梗湯、栝蔞實等中藥治療。
中醫師將長新冠的症狀分成「脾胃氣虛型」,「肺胃陰虛/氣陰兩虛型」、「肝鬱氣滯型」、「清氣不升型」四大類,並分別提供適合服用的中藥材。
穴道按摩緩解長新冠?
以穴道按摩來說,賴香君提供可「增強記憶」、「補氣」、「放鬆心情」三種功能的穴位,供民眾參考。
一、增強記憶:改善記憶力、腦霧
- 百會穴
- 印堂穴
二、補氣:如果有胸悶、吸不到氣,可以多按摩這兩個穴道。
- 足三里穴
- 合谷穴
三、放鬆心情:改善憂鬱、焦慮情緒
- 太衝穴
- 內關穴
【延伸閱讀】 改善新冠後遺症,民眾搶喝防疫茶!「7大常見中藥材」教你改善心肺功能、補氣、養脾胃
責任編輯:劉芮菁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