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分內濕vs.外濕,你是哪一種?搔癢、紅疹...中醫師公開「腳上2大穴位」化濕又健脾

撰文者: 黃曼瑩/華人健康網2022-11-24

濕疹恐引發氣喘、過敏? 中醫師:「手腳2穴位」化濕又健脾

防疫已經歷經2年多,近來不少人因為確診,感到焦慮、壓力大,再加上環境潮濕,豈料,皮膚也跟著拉警報,導致濕疹,也就是皮膚發炎。濕疹因為容易反覆發作,治療困難,因此也被皮膚科冠以「垃圾病」。中醫師表示,濕疹可分為內濕和外濕兩大證型,用藥處方不太一樣,並且推薦按3大穴位、食用藥膳改善。

濕疹最常見的是異位性皮膚炎,可能併發氣喘或過敏性鼻炎

值得注意的是,濕疹最常見的是異位性皮膚炎,有可能併發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即所謂的「異位三姐妹」。 濕疹的成因可分成過敏性與刺激性,並且主要與家族遺傳、體質、外在環境、過敏原,以及情緒壓力等相關。異位性皮膚炎是最常見的濕疹,異位性皮膚炎也是一種過敏現象,當家族中父母有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小心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長大後,就可能併發這些過敏疾病。

1名50歲的陳小姐頸部項、手肘內側、腹部的皮膚開始出現搔癢感,嚴重時皮膚出現紅疹,周圍皮膚灼熱,搔抓後出現破皮與剝損,嚴重的時更出現滲液,並兼夾一些顆粒狀的水泡,瀰漫分布在全身,反反覆覆發作引起劇烈搔癢不適,因而求診。

收治患者的賴博政中醫師表示,濕疹雖不是嚴重的疾患,因為皮膚容易出現多型性的皮損,像是紅斑、丘疹、水泡、膿皰、邊界不清的糜爛性皮損,造成外觀的不美觀;此外,濕疹最大的特徵便是搔癢,一般民眾會想用「抓」的方式來止癢,殊不知反覆搔抓後反而會造成皮膚發炎症狀加重,造成繼發性的破皮,嚴重的更會出現「神經性皮膚炎」,造成病情的延長與惡化。

面對濕疹搔癢,比較好的緩解方式是使用拍打代替搔抓,可以輕拍局部沒有傷口的部位,讓搔癢的感覺降低。

中醫:濕疹為內濕和外濕

賴博政中醫師表示,濕疹是由濕邪引起的疾病,而濕又可分為內濕和外濕,中醫把外界的致病因子,稱作「六淫」,就是六種不同致病的邪氣,「濕」的特性是容易留滯體表經絡關節,造成全身疼痛沉重感,且具有黏膩停滯的特性,病程較長或反覆發作,並可以兼夾其他邪氣,像是濕熱、風濕等。

中醫的「脾」是處理身體水濕的重要器官,「脾」的功能正常,才能將身體水分做有效利用,如果無法將濕氣排出,身體處在一個潮濕的環境,便容易產生疾病的溫床,就是所謂的內濕。

濕疹兩大證型用藥處方大不同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