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痛別輕忽 小心自律神經異常!醫師解析「肩頸痛」常見疾病

良醫問診良醫問診 撰文者: 呂宇真2023-03-21

台灣人對肩頸痠痛應該不陌生,根據衛生福利部健保署統計顯示,國內肩頸痠痛的盛行率為五五%,意謂有超過半數國人受肩頸痛所苦。雖然一般常把肩痛與頸痛放在一起說,不過兩者在臨床上應該要分開來看。

五十肩為常見引發肩痛的疾病,發病年齡平均為五十五歲;上班族則常因姿勢不良引發姿勢性頸痛,惡化的話可能演變成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我們邀請到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復健醫學會前理事長王亭貴,解說肩痛與頸痛的成因和預防,以下為專訪口述紀要:

五十肩通常會自己好 錯誤治療才會永久傷害

許多人會覺得自己好像同時受肩痛與頸痛所苦,實際上這可能是誤解,我們頸部的某些肌肉可能附著在肩胛骨或肩峰,雖然位於頸部,但當這些肌肉受傷所導致的疼痛,痛感可能延伸到肩部,也因此大家容易將兩者混淆。

以肩痛來說,五十肩是常見的疾病,其命名與發病年齡有關,針對全世界五十肩患者族群進行的研究,發現發病年齡平均為五十五歲,因而得名。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也被認為是罹患五十肩的較高風險族群。此疾病起因為關節囊發炎,可能引發嚴重的疼痛,有病患只是走在路上與人相撞,就痛到流淚,可想而知造成病患生活上很大的影響。

五十肩在診斷上比較麻煩的地方在於,其初始症狀與肌腱炎相似,雖然疼痛但還是可以舉手,並不一定有明顯的肩關節活動受限,因此在前三個月不容易被正確診斷;通常在三個月之後,疼痛會慢慢減緩,但手會漸漸無法舉起來;而到六個月之後則幾乎不太會痛,但手幾乎無法完全舉起,大約舉到六十度就無法再往上舉。

五十肩一般在兩至三年後就會自動痊癒,如果有劇烈疼痛,治療上可考慮注射適量類固醇到關節中阻斷發炎,盡量將病程從三年縮短至半年。也因為會自動痊癒,所以五十肩一般來說不會對身體導致永久的傷害,會造成影響的反而是民眾在舒緩五十肩的過程中,所使用的錯誤方法,如拉單槓方法不對,而導致肌腱受傷,因此提醒民眾若有症狀,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頸痛沒有大不了?嚴重恐致自律神經異常

以頸痛來說,最常見的則是姿勢性頸痛,意指錯誤姿勢所引發的頸痛。若長期忽略姿勢性頸痛,則可能惡化成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到這階段代表肌肉已經有受傷的情形,且可能有沾黏現象。民眾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惡化成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姿勢性頸痛和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之間有三個主要差別,可做為參考指標:第一,惡化前的疼痛多為急性的,幾天就會紓解;惡化後的疼痛會演變成長期且位於固定點的疼痛,稱為壓痛點;第二,壓痛點可能會產生傳導痛,例如對頸椎部位壓痛點施壓,疼痛感可能出現在前胸。

除了壓痛點以外,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常常會造成自律神經的異常,此症候群會使身體內分泌產生變化,進而引發自律神經異常的相關症狀,例如心悸、心跳加快、胸口像被石頭壓住、便秘、拉肚子、失眠等,甚至發現患者體內的血清素會有稍微降低的狀況出現。

上班族最常見的糟糕姿勢,就是休息時間趴在桌上睡覺的動作,姿勢不良可能會拉傷韌帶或肌肉,建議上班族如果要趴在桌上睡,要墊高至自己覺得舒服的高度再睡,至少讓脖子旋轉的幅度不要過大。姿勢不良嚴重的話,也可能引起急性肌筋膜炎,即俗稱的落枕。

這四種肩頸不舒服 小心是重症警訊

除了肌肉受傷以外,少數肩頸痛可能是某些重症警訊,也需要小心。以肩痛而言,心肌梗塞發作時,少數會引起左邊肩膀疼痛;主動脈剝離可能會引起肩胛骨後面中間位置的疼痛感;急性膽囊炎則會導致肩胛骨下方疼痛。頸部方面,血壓上升時可能會感到頸部有種緊緊的、不舒服的感覺,但不常見。

那麼一般人該如何區分自己的肩頸痛,是否為重症警訊呢?可以從以下三點初步判斷:第一,疼痛是突發性的,如果沒有特別做什麼動作,就發生了以前不曾有過的疼痛感,這個就要注意;第二,如果疼痛伴隨流冷汗的症狀,通常是比較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所導致;第三,若疼痛伴隨吸不上氣,也建議立即就醫。

值班醫師 王亭貴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
經歷:台大醫院復健部主任、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
現職:台大醫院副院長暨復健部專任主治醫師、台大醫學系復健科教授、台灣咀嚼吞嚥障礙學會理事長、台灣肌肉骨骼神經超音波醫學會理事長

王亭貴舒緩肩頸痛Tips
1.坐著時耳朵位置要對應在鎖骨上方,保持肌肉放鬆;坐著1小時,起身活動10分鐘。
2.使用電腦時眼睛和螢幕平行;使用滑鼠注意不要聳肩。
3.冰敷舒緩效果比熱敷好,但冰敷有凍傷風險,若擔心可嘗試改用熱敷,如果感到不舒服才用冰敷。
4.若想要自己按摩,可使用稍微有彈性的物品,如網球。按摩注意不要按到胸鎖乳突肌,否則恐有中風風險。
良醫問診

良醫問診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本專欄為隔週一期,並同步刊登於《商業周刊》。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