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經痛、拉肚子 為什麼嚴重恐致癌?一次看懂「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

良醫問診良醫問診 撰文者: 陳宛欣2023-03-21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疾病,據統計,每十位女性可能就有一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但實際人數可能更多,因為通常是有明顯症狀才會被診斷出來,其他或許還有部分患者是潛在、尚未被發現的。

也因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慢慢累積而成,所以到真正有感覺確診時,可能都已是五至十年後。我們邀請成大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吳孟興,為民眾解析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成因及預防方法。以下為口述紀要:

正常來說子宮內膜剝落時會形成經血流出體內,就是俗稱的月經,但若內膜隨經血逆流跑到腹腔內不正確的位置,就會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

其實有八○%女性的經血都有倒流的現象,但這當中為何只有一○%至一五%正處於生殖年齡的女性,才是真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族群?因為在身體健康的狀況下,當經血逆流時,免疫功能會正常運作,將逆流的經血自然的處理掉;但若身體處於壓力、晚睡、心情不愉快等情況下,讓免疫能力異常改變,造成逆流經血中的內膜細胞附著在腹膜腔(骨盆腔)裡,日積月累下,會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

除了子宮內膜細胞異常附著在腹膜腔以外,子宮內膜異位症還可分為很多形態表現:第一個就是經血倒流,它的附著是屬於點狀的,超音波較看不出來,所以需要透過內診或是臨床的症狀來當作診斷的標準;第二,是經血逆流到卵巢附著,若身體又處於壓力的情況下,就會變成卵巢「巧克力囊腫」;第三,子宮內膜細胞累積在子宮肌肉層內,成為「子宮肌腺症」,這情況也可能和手術(如生產手術)有關。由此得知,經血倒流、手術、免疫能力改變,還有遺傳等因素,都可能會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

主要症狀有三個

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主要有三個:經痛、拉肚子和性交疼痛,其他症狀還包括小便、大便的不舒服、肛門不適、不孕等。並非症狀不嚴重就可以掉以輕心,其實有少部分的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患者,可能會演變成卵巢癌,而卵巢癌也是女性最難處理的癌症之一,許多患者都是在癌症較晚期才被診斷出來。因此若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疑慮,建議定期追蹤,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當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狀時,建議必要時提早開始服用止痛藥物,因吃止痛藥可在早期把痛感壓下,若等到真的非常痛時,止痛藥可能就需要吃兩、三次,甚至是打針才會好轉。因此在急診也時常可以看到因為經痛來就醫的案例。

至於什麼狀況要注意或是需要就醫檢查?其實大部分的經痛都可以藉由生活作息、調養、中藥改善,但當吃止痛藥也沒辦法解決時,就可以先透過超音波評估骨盆腔的狀況。

治療一定要手術嗎?

想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症,若有懷孕打算的話,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盡快懷孕,再來就是放鬆心情,不讓自己處於壓力情況下,還有生活及飲食習慣都規律、正常。

過去發現卵巢有子宮內膜異位瘤,治療都建議經由手術進行。雖然腹腔鏡手術方便、傷口小且恢復也快,但是儘管醫師已非常小心的處理,還是會有些許卵巢組織因此受到傷害。而且當兩側的卵巢都有囊腫的話,再接受兩次手術後,就可能導致卵巢嚴重受傷、卵子存量減少,未來就會影響到懷孕。因此最近歐洲生殖醫學會公布新的準則後,我們臨床上的處理法會建議先以內科療法(生活形態的改變)及藥物治療為主,手術則是症狀嚴重或是內科療法無效時的最後手段。

肌瘤、肌腺症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差異

子宮內膜流到卵巢就是巧克力囊腫、跑到子宮肌肉層內則是子宮肌腺症,兩者時常一起發生。而肌瘤就像被包在肌肉層裡的一顆顆肉瘤;肌腺症則是沒有界線、擴散出去的,它只能透過減積手術將體積縮小,若要完全清除或改善症狀,就須將子宮拿掉。

另外,子宮內膜異位症若不治療不只會導致不孕,極少數會表現在肺臟,每每月經來就會氣胸或吐血,還會造成呼吸困難的情況;而肌腺症患者不只經期時,非經期時也可能都在痛。因此若有類似疑慮,都建議提早或持續就醫諮詢。

值班醫師 吳孟興
學歷: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高雄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成大醫學院婦產學科主任、成大醫院婦產部主任、美國貝勒醫學院生殖內分泌研究員
現職:成大醫學院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兼科主任、成大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任、郭綜合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

子宮內膜異位症3檢查法
1.抽血:檢驗CA-125的數值
2.理學檢查:如內診或觸診
3.影像學檢查: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
現代許多人會經痛,如果吃藥、改善生活習慣都沒辦法緩解,或是覺得自己哪裡腫一塊等任何疑問,建議還是尋求醫師協助。
良醫問診

良醫問診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本專欄為隔週一期,並同步刊登於《商業周刊》。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