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踮腳尖」這麼稀鬆平常的動作,在中西醫看來對身體都有不少好處嗎?我們踮腳尖時會收縮到組成小腿的腓腸肌及比目魚肌,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預防靜脈曲張、避免水腫,且代謝變好,也就不容易累積...全文
老是覺得昏昏沉沉沒精神、排便濕黏,甚至常起濕疹嗎?可能是因為濕氣太重,需要「體內排濕」啦!夏天是濕邪容易入侵的時節,尤其台灣屬亞熱帶海島型氣候,更是潮濕悶熱,中醫師提供3種排濕食譜,教大家...全文
最近氣候不穩定,經常午後雷陣雨,天氣又悶又濕,讓人不少人因此飽受皮膚莫名搔癢、手掌腳掌出現紅色小疹、水泡、脫皮等問題,甚至出現蕁麻疹、濕疹,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中醫師表示,這可能是因為體內...全文
台灣正值梅雨季,有些民眾容易感到昏沈、眩暈、睡不飽、四肢水腫等情形。中醫師表示,夏季空氣潮濕又悶熱,是身體排濕的關鍵時期,若民眾體內太多水分代謝失調時,便會形成「濕邪」;根據濕邪所停留的部...全文
已經在身體裡的濕氣,要怎麼「排出去」?中醫有云「腰以上發汗、腰以下利小便」,也就是說腰部以上可以透過發汗的方式來排出濕氣,腰部以下則可以透過排泄功能來解除體濕的問題。但這個原則在現代中醫看...全文
雙腳的穴位密集、連通五臟六腑,俗語有云:「熱水泡腳,賽過吃人參。」泡腳可以「引氣下行」,引導陽氣到足底、助眠強身,也有發汗排濕氣的作用。
實行方式很簡單,睡前泡腳以38~45℃浸泡約20...全文
手搖茶飲、夜市小吃是你的最愛嗎?或是經常加班到半夜,再草草以超商速食裹腹?其實在中醫師看來,台灣人是濕性體質的比例很高,主因就是「吃錯了」使脾胃功能失調,體內循環代謝的能力跟著下降,身體裡...全文
「正常身體裡不該有濕,會利用掉或是排泄掉」,陳曉萱中醫師說:「脾主運化,濕氣代謝跟脾最有關係。」《萬病從根治》也比喻:脾胃功能不良,就像運送新鮮蔬果水分的卡車遭遇交通阻塞,只能腐壞、變成死...全文
身材臃腫、老是瘦不了?快把每餐吃的白飯,一半替換為山藥吧,不但能降低醣類的攝取,還能改善因濕性體質所造成的水腫型肥胖、疲倦、渾身無力、皮膚濕疹和痤瘡、女性白帶偏多等現象。然而,常見的白山藥...全文
春天空氣裡老是瀰漫著潮濕的氣味,許多人的身體也開始出現異樣,中醫師提醒,如果常常發現大便黏住馬桶、腦袋昏沈、容易疲倦或舌苔變厚,平時宜多吃5大排濕食物,並善用4種生活小物幫所處環境除濕,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