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造物者:人類
現在大多民眾對「流感」聞之色變,未來需要更加注意的,是人與野生動物間病毒的傳染威脅。
2011年在新英格蘭海岸邊,有162隻的年輕斑海豹(harbor seal)不是擱淺就是死亡,美國聯邦政府公開表示,這是一起不尋常的集體死亡事件(Unusual Mortality Event, UME),對於海洋哺乳類而言,「擱淺」是件不尋常的事,可能會對族群數目造成重大影響,對於這種情況必須立即反應。
(來源.Photo Credit : CC By U. 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 Northeast Region@Flickr)
科學緣起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組成一支調查團隊,USGS的國際野生動物保育中心的野生動物專家,利用專業儀器,將病毒從海豹的身體組織中分離出來,專家們指出其中有一型禽流感病毒,與野生鳥類的H3N8禽流感病毒十分接近。
總而言之,該小組中科學家確信,海豹身上的H3N8病毒,極有可能是2011年大規模死亡事件的元兇,此外,病毒也可能會持續威脅沿岸其它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對此,USGS的野生動物保育中心的病毒學家Hon Ip博士說:「令人驚訝的是,海豹體內病毒的基因變異,增加了哺乳類的感染機會,從海豹體內分離出來的病毒,從未見過如此對於適應哺乳動物的基因演化。」
是否會從野生動物傳染到人類身上?
在幾年前,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已被證實會造成貓、狗和人的死亡。根據估計,約70%可感染人的新興傳染病的源起與野生動物有關,而對於H3N8病毒,我們不得不抱持懷疑,未來它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新興傳染病呢?
對海洋生態系的健康維護為未來趨勢
雖然對於人類與家中的動物病原體之間的研究十分重要,然而對於這些新興病原體的威脅也極需投注心力,像是斑海豹和整體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方面的保育工作等等。
USGS的國際野生動物保育中心站在保育的前線,定義與了解國內的野生動物的各種威脅,同時也是分享許多家畜的健康資訊的公共機構;並與研究夥伴NOAA一同努力,研究野生動物的流行病學、群體的生態學,提供管理決策者更好的資訊,以維護各種不同物種的健康為終極目標。
此研究團隊包括了USGS、哥倫比亞大學、NOAA、新英格蘭水族館、海洋世界以及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將對於班海豹折磨至死的病毒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mBio》上
譯者心得:不得不注意野生動物的疾病!
從1918年H1N1流感大流行以來,人們對流感病毒的研究,似乎難以追上流感病毒變異的速度,在2005年衝擊東亞、東南亞的H5N1,到2011年的H1N1亞型病毒,人類能做的似乎只能等到疫情出現後,才能針對病毒研發抗病毒藥劑、或者是疫苗,甚至還出現過疫苗致重症和致死的案例,譯者我也曾經在年初感染過A型流感,還記得那時正值過年,在中部一家小診所,醫生好像我中了頭彩一般,大聲嚷嚷著:「快篩出來了,你是A型流感。」令我哭笑不得。雖然,針對這幾次流感,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多半是由於人類飼養家畜太過極端,加上病毒經過多次重覆感染產生的變異而造成的,像當初H5N1流行時,科學家也提出來,病毒不是經由候鳥,而是家畜傳播的。
電影《全境擴散》最後一幕,蝙蝠吃了香蕉>>人類開發把蝙蝠趕到豬圈>>蝙蝠的排泄物不小心掉到豬圈被豬吃了>>燒腊廚師摸過生的豬肉再與女主角握手……雖然有點誇張,但想傳達的不過是:這場悲劇追根究底還是人類造成的。這篇USGS的報導也指出,或許人類開始注意到飼養動物時,需要更注意衛生與健康,但如果病毒會經過變異或不同的基因組合傳染給不同種類宿主,說不定有一天會適應人類,因而對環境生態、野生動物的健康安危也需多加注意。
病毒雖然必須要有宿主才能繁泛後代,但其變異的速度,比任何一種生物還快、還多,傳播的速率就更不用說了,這點著慣令人佩服,但換句話說,等到病毒開始在人類世界大肆流行時,總是為時已晚。
原文出處: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網頁(USGS)
作者:Gail Moede Rogall (gmrogall@usgs.gov), Hon Ip (hip@usgs.gov), and Kathy Wesenberg (kwesenberg@usgs.gov)
相關網頁:
作者部落格:阿速司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