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厄運之握」真有其事?科學怎麼說
儘管「厄運之握」的傳說不斷,不過根據一則發表在《認知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的研究顯示,握手具有正面的神奇力量-能增加陌生人的第一印象。
在1991年即有研究指出,握手可提升正面的社會印象。許多商業場合進行重大財務決策時,握手的確具有提升雙方信任感的作用。然而,科學家對情感性肢體動作、與其所引發之神經活動關係卻所知甚少。因此,貝克曼學會(Beckman Institute)腦神經科學家杜克斯(Florin Dolcos)和研究團隊,利用fMRI記錄當人們看到社會互動時誘發的神經反應。
(編按: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功能性磁振造影,是一種新興的神經影像學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來測量神經元活動所引發之血液動力的改變。)
他們找來18位年齡在18歲到34歲之間的受測者,男女各佔一半人數。實驗設定為商務情境,將受測者分為三組:一組觀看親近互動動畫-兩人在握手、或無握手後微笑交談,甚至有拍肩動作、第二組觀看迴避互動動畫-兩人在握手、或無握手後雙手抱胸交談,一方甚至坐下、第三組則觀看無互動動畫(靜止的人像立牌)。實驗首先讓實驗參與者觀看動畫,然後請實驗參與者針對剛才所看影片,對動畫中人物之競爭性、對這筆生意的興趣、及誠信進行0到5的分數給分,整個過程fMRI也持續記錄著大腦社會認知區的神經反應。
實驗結果顯示,三項評分項目得分為親近互動高於迴避互動、有握手高於沒握手;由資料也可看出,相較於迴避互動,握手對親近互動組的正面效益更大、更能提高社會評價。而腦造影的資料則明顯指出:大腦在觀看社會互動(親近互動及迴避互動)時,活躍顳上溝(superior temporal sulcus , STS)、杏仁核(amygdala)、阿肯伯氏核(nucleus accumbens , NAcc)……等腦區的反應,較觀看無社會互動的反應大,
其中,顳上溝主要負責察覺生物性動作知覺,在他人表情傳達情緒或意圖時活躍;杏仁核在大腦中負責的是情緒調節,它可以提升我們對偵查環境的敏感度、促進腎上腺反應、幫助我們應對變化;而阿肯伯氏核則是大腦酬賞路徑之一,在偏好刺激出現時被活化。有趣的是,這三個腦區在親近互動組較迴避互動組有較大活化,而在有先握手的親近互動也有同樣發現。另外,研究發現當實驗參與者觀看到握手動作時,大腦顳上溝就會先被激活;而杏仁核則是在親近互動與握手時都有顯著活躍反應。
綜合評分以及腦造影資料結果,我們得知握手在親近互動情境中對社會評價有增益作用,在迴避互動中則是減弱社會評價的負面強度。由握手開始的社會互動使人感到開放、安全,同時也活化相關腦區、讓大腦準備好處理接下來的資訊。因此,下次與他人互動時不妨從握手開始,除了建立信任,亦可使你的大腦準備好與人正向互動!
外電連結:Science Reveals the Power of a Handshake. ScienceDaily [Oct. 19, 2012]
原始文獻:Sanda Dolcos, Keen Sung, Jennifer J. Argo, Sophie Flor-Henry, Florin Dolcos. The Power of a Handshake: Neural Correlates of Evaluative Judgments in Observed Social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012; : 1 DOI: 10.1162/jocn_a_0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