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不當,溼疹也會變蜂窩性組織炎
夏天即將到來,也是皮膚最會鬧脾氣、問題最多的季節,門診中常出現以下對話:「怎麼辦?我這邊起了一片又紅又腫疹子,好癢怎麼抓都無法止癢,好難受。」此時 我都會先提醒病患立即住手別再抓了,因為這樣不但無法減緩不適感,若因搔癢動作抓破皮造成細菌入侵,二次感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時,要再治療可就更加麻煩了。
什麼是溼疹?
許多人常認為溼疹的「溼」字,就代表著因為環境或天氣潮溼所引起的皮膚病,所以才會好發在高溫且潮溼的夏日。事實上並非如此,只要皮膚出現小水泡看起來溼 潤、紅腫、流湯汁,甚至脫皮的情形,例如小寶寶的尿布疹、老奶奶的冬季乾癢、媽媽的富貴手,這類皮膚發炎的皮膚病都可以歸類為「溼疹」。
雖然這些皮膚病的病癥與發作的部位都不盡相同,其中最常見的共通症狀就是「癢」!溼疹本身並不具傳染性,但同時當皮膚發炎時也意味著皮膚受損,正處於脆弱的狀態,假若傷口沒有小心處理保護的話,很容易讓細菌、黴菌入侵二次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惡化病情。
為什麼會有溼疹?
導致溼疹發作的因素很多,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外在接觸性的外在成因,和心理因素及本身體質問題的內在成因兩類。
- 內在成因
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壓力也是造成溼疹的誘因之一,有的人在面臨壓力時會不自覺搔抓身上某部位造成皮膚受損脫皮,該部位的皮膚長期歷經發癢、脫皮的循環,不僅角質層變厚之外,也形成慢性溼疹。
心理因素也是常見誘發因素之一,通常最容易出現在未引起人注意的幼童身上。在一開始可能只是罹患單純性的溼疹,甚至根本沒有,結果卻因不斷的摳抓而起了水 泡、或是舔抿嘴唇引起皮膚炎,這些都有可能是孩子為了紓解緊張或焦慮感,而出現這樣反覆搔抓或是舔抿嘴唇的動作,皆是心理性溼疹,原始動機便是要引人注 意,此時家長最好多留心小寶貝的情緒、課業及人際關係等問題。
此外,日常生活中若營養攝取不均衡失調,以及基因遺傳也都有可能造成溼疹,眾所皆知的異位性皮膚炎,就是遺傳基因與外界環境刺激引起的。
- 外在原因
氣候的改變、日光照射、空氣溼度,或是皮膚接受到動物皮毛、植物、不當的護膚品刺激,以及任何引發皮膚過敏的過敏原都可能誘發溼疹。
- 溼疹好發處
人體的全身都由皮膚所包覆,所以全身都有可能出現溼疹的症狀,不過最常出現在手部,因為我們常以雙手去碰觸各種東西,所以手部肌膚最容易受到刺激而發炎。其次是臉部、頸部以及四肢屈側,例如膝蓋內側、手肘彎曲內側都是溼疹的好發處。
如何預防溼疹及治療?
若想要預防溼疹的發生,就要從平日生活起居開始做起,飲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剌激食物,例如茶、咖啡、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還有家中室內要保持空氣的流通,以避免塵蹣、灰塵等的刺激;若有過敏症狀的要避免接觸花粉、碳粉、洗潔精、動物毛等過敏原。
而在服裝穿著上,材質也要特別注意,選擇寬鬆透氣棉質衣料,不要穿尼龍化纖等緊身或貼身等衣物,以能讓皮膚透氣不悶溼為主。此外,高溫的熱水會使血管擴張,每日要以溫水洗澡,以免讓皮膚發炎狀況更惡化。
不同程度的溼疹症狀,會搭配不同的治療方式,在醫治嚴重溼疹最有效減緩不適的方法,就是適度使用類固醇藥膏消除皮膚發炎的現象。
相信大多數的人一聽到類固醇三個字便會皺眉,在此要特別澄清說明,使用類固醇並非醫師偷懶要抑制病情,除非是先天性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是因為皮膚的先天保 護性不足導致溼疹容易復發,一般的溼疹不論是急性或慢性的,只要擦藥膏便能讓發炎反應消退隨之復原,故在醫治溼疹時多會採行此法。若是症狀輕微的溼疹,只 需使用有潤澤效果的藥膏就可以了。
我總會一再提醒身邊友人、病患,要知道皮膚的病情可大可小,若未適時給予適當的治療與照顧,惡化病情可是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情形,所以當皮膚出現任何問題時, 建議大家還是盡快尋求專業醫師診治,別誤信偏方自行診斷治療,以免延誤了就醫時機,延誤病情而引發身體其他合併症狀可就得不償失了。
本文獲「廖苑利健康美麗部落格」授權刊登
皮膚微整型專家廖苑利醫師擁有超過10年以上經驗,為將玻尿酸美容治療引進台灣的第一人,累積治療人次已不可計數。曾任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現為願麗醫美集團總院長。也曾為儂儂雜誌、柯夢波丹、自由時報及天下雜誌的皮膚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