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胸痛、難呼吸又自覺瀕死,常被誤診
柯有倫恐慌症像心臟病發?
主演《陣頭》男主角的藝人柯有倫,自暴曾罹患恐慌症而失眠、冒冷汗、欲振乏力而誤以為自己得了憂鬱症。
事實上,恐慌症發作時,也常被誤以為是心臟病發或是過度換氣症候群,是一種常見卻容易被誤解的生理疾病。
恐慌症,是一種與腦中神經傳導物質(主要是血清素,serotonin)缺乏有關的疾病,患者常會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出現胸痛、心跳加快、冒冷汗、手腳麻木、呼吸困難,自覺快要死掉的劇烈不適,而且時間可持續三十分鐘之久。到底恐慌症會怎樣?以下是蕭美君醫師的問診。
Q:恐慌症為何不易診斷?
A:恐慌症狀發作時,常會出現呼吸困難、氣吸不上來、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的症狀,而成為急診的常客,有時會被診斷成過度換氣症候群。
過度換氣症候群與恐慌症,最大的不同在於,過度換氣症候群,常是在過度悲傷、氣憤、爭執等情緒激動的情況下發生症狀。
但恐慌症則是會無緣無故,在完全不經意、沒有任何防備的時刻席捲而來,有可能是在快睡著或很輕鬆看電視時,突然出現強烈的不適,往往只要十分鐘,就能從毫無症狀到感覺快死掉,且持續覺得失去現實感、整個人快要失控,時間可長達三十分鐘之久。
而恐慌症,也因常合併有許多心跳過快、心悸、胸痛的心臟症狀,被以為是心肌梗塞,即使做了心電圖、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卻查不出有任何心血管狹窄或阻塞的證據。
恐慌症患者,最常被發現的心臟疾病,反而是二尖瓣脫垂,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研究顯示,約有五成的恐慌症患者,同時合併有二尖瓣脫垂,但兩種疾病間的交互關係,目前尚無定論。
在精神醫學還不發達的年代,恐慌症的患者,自殺率非常的高,主要原因是患者明明就很不舒服,感覺自己瀕臨死亡,但到處求醫都查不出原因,常蒙受「沒病裝病」、「無病呻吟」的不白之冤,因痛苦不被了解而萌生自殺的念頭。
臨床上,也有許多二十到三十歲的患者,雖然外表看起來身強體健,卻會因為無法承受這種無緣無故、不定時發作的恐慌症狀而足不出戶,過著隱士般的生活,而被親友誤以為是承受不了壓力的草莓族,也可能被誤以為是「卡到陰」。
Q:哪些時間、地點易恐慌發作?
A:恐慌症是生理的疾病,發生的主因是腦中血清素等傳導物質不平衡,與遺傳體質可能有關。當壓力過大或驟失親人、所愛時,易誘發恐慌症的大發作。
若恐慌症一直沒有得到適當的診斷及治療,中年後,約有三成到五成患者,易合併憂鬱症。值得注意的是更年期過渡期的女性,有時會因荷爾蒙的濃度起伏與下降,出現類似恐慌症的症狀,常須婦產科與精神科醫師做進一步的鑑別診斷。
一般來說,恐慌症狀易發作的兩個時段是人體自律神經較敏感的早上九點到十點,以及下午三點到四點,但也有些患者容易在下班後七、八點、躺在床上快睡覺時出現恐慌症狀。女性患者,則較容易在月經前,荷爾蒙變化時發作。
由於有許多患者會合併有懼曠症(agoraphobia),指的是害怕陷入一種難以逃離、孤立無援的處境裡。當一個人孤零零待在較封閉或空氣稀薄、人潮很多的空間裡會感到難以忍受,例如:獨處或進入電梯、地下室、地鐵、橋、隧道、開車上高速公路、搭長程飛機,或者是爬高山、百貨公司週年慶,就會開始覺得身體發麻、心悸、有快要暈倒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