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消火氣吧!】專題

別煩躁了!按5穴位幫你消火氣

撰文者: 駱慧雯2013-07-12

老是感覺口乾舌燥、全身發熱、失眠易怒嗎?夏季天氣濕熱,許多人因體質、飲食不當、作息失序等關係,身體無法正常代謝,引發臟腑「上火」導致火氣大,出現各種生理和心理不適。為了降火氣,多數人靠飲食改善,但中醫師表示每天做穴位按摩,對於清熱、降火也有不錯的效果。

夏季天氣熱,民眾容易有火氣大、心情煩躁等現象,中醫師建議可穴位按摩幫助清熱、退火。
夏季天氣熱,民眾容易有火氣大、心情煩躁等現象,中醫師建議可穴位按摩幫助清熱、退火。

按摩降火氣 對應穴位因人而異

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內科主任方建喨表示,中醫理論認為人體各臟腑都可能引發火氣上升,表現出不同的熱症表現,按摩降火氣前應視個人病症、體質和「起火點」,針對相對應的穴位進行按壓,效果比較好。例如夏天容易有肩頸僵硬、頭痛等症狀者,應常按摩走膀胱經的風池穴,幫助消火氣、解暑熱。

一般人很難判斷自己火氣大的來源,除了經專業中醫師診斷確認之外,方建喨中醫師提供5個常見清熱的通用穴位,雖然未必能直接對症按壓,但夏季每天按摩也能達到保健養生、清熱去火的效果。只是,需特別留意的是,孕婦的體質特殊,千萬不可自行亂按,有火氣大、熱症等症狀,還是應找醫師診斷和調理較妥當。

【降火氣保健 常按5大養生穴】

1.合谷穴:位於手部大拇指和食指交會之虎口處,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經常按壓可清熱消火、疏通氣血、散風邪。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2.列缺穴:位於手部前臂橈側緣,橈骨突起之腕橫紋上1.5寸之凹陷處。屬於手太陰肺經,有宣肺裡氣、通經活絡、清熱降火之效,可改善頭暈和頭項部症狀。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3.三陰交穴:位於腳踝內側上3寸,在脛骨後凹陷處,屬於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處,故名三陰交穴,具有滋陰、清熱的作用。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4.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的凹陷處,屬於足太陰脾經,具有滋陰、清熱的作用。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5.曲池穴:手肘彎曲時,肘橫紋橈側端的凹陷處,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具有輕微退熱的作用。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華人健康網》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