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只需35天,吃肉雞 = 吃激素,真的嗎?
(編按:肉雞有沒有打生長激素、抗生素,到底能不能安心吃,一直是很多民眾心中的疑問。日前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同學發表「生長激素。事實?謠言?」影片,再度引起肉雞的種種討論,速成雞議題問題去年底在中國也引起諸多紛擾,在此提供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朱毅教授的看法給讀者參考。)
作者:朱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距今約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就留下養雞的考古證據了。漫長的農耕文明緩慢地向前挪動腳步,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的養雞還停留在一把米、一把玉米養到頭的庭院養雞階段,僅只三十餘年時間,飛速完成了從副業到專業,再到現代養雞業的轉化,一躍成為世界養雞大國,挺過SARS、禽流感、美國傾銷的打擊,雞肉成為中國肉食品中能夠大量出口創匯的一枝獨秀。
始發於中國經濟網的一篇關於肉雞「45天速成,不等發病即被屠宰」的匿名報導,帶動了中國整個輿論界,肉雞不是之種種的聲音又鬧騰開了。
速成雞的秘密,是「技術」,還是「激素」?
快大型白羽肉雞(台灣又稱白肉雞)被稱為速成雞是不貼切的,因為談到「速」似乎就有某種神秘外力的作用。這也難怪,畢竟三十年的跨越式發展不夠深入人心,房前屋後散在,至少一年才能長成宰殺的家養雞概念根深蒂固。雞舍是廠房,雞是產肉機器,飼料是生產原料,雞肉是45天出廠的規格一致商品,這所有一切,尤其45天長到5斤(約2.5公斤)左右讓人大吃一驚,不到兩斤飼料轉化出一斤肉來也著實又一驚,實際上這無非是行業常規水平,所有的驚訝來源於技術而絕非激素。
1
2
3
4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