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好蛋必看!友善雞蛋的生產指南

撰文者: 林慧貞2014-02-11

近年人道飼養雞蛋逐漸興起,去年11月卻傳出統一元氣雞蛋、味全自然蛋,將蛋雞養在不見天日的格子籠裡,不自然也沒元氣,有欺騙消費者之嫌。農委會公佈「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每隻雞至少要有750、800平方公分的空間,才算達到豐富化籠飼、平飼及放牧雞蛋低標。但指南仍在推廣階段,無法強制規定業者符合標準,只能作為標示或廣告不實的開罰參考。

友善飼養空間,最小要750平方公分

雞蛋幾乎是每個家庭必備料理,但台灣的雞蛋95%來自籠飼,大部份的蛋雞被當成生產工具,只能在狹小的籠子中不停生蛋,活動空間不到一張A4紙,一輩子踏不到地面,被迫踩在自己的糞便和羽毛中。

長期關心動物福利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說,由於空間不足,雞隻容易感染疾病,雞農必須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雞蛋殘留藥物的風險提高,造成食安危機;歐盟1999年就通過「蛋雞廢籠指令」,經過12年緩衝,前年正式生效。

許多民眾為了動物福利,願意多花十幾元買人道雞蛋,但動社去年踢爆,統一和味全旗下的雞蛋品牌,號稱元氣、自然,還標榜五星級「水濂式環保密閉雞舍」,實際上卻是傳統籠飼,凸顯台灣雞蛋管理亂象。

農委會參考各國標準,公佈農政單位第一個友善畜牧的指南,定義豐富化籠飼、平飼、放牧的標準。

相對於傳統籠飼,豐富化籠飼的雞隻活動空間至少要有750公分(A4紙為623.7平方公分),每個籠子不得小於2000平方公分,而且要考量雞的天性,設置巢箱、磨爪、可誘發雞隻扒地及覓食等自然行為的設施如塑膠草墊。

平飼和放牧的室內空間則要大於800平方公分,平飼的雞隻可以在室內或戶外的床面或地板自由活動,放牧一定要在地面,室外的活動空間每平方公尺不得超過6隻,還要有遮蔽設施,避免雞隻受到天氣傷害。

格子籠蛋雞長期被迫站在鐵絲籠內,無法滿足其磨爪的需求,因此腳趾甲過長,且腳趾因為過度摩擦鐵絲而受傷,不僅造成痛苦,更增加病菌感染的風險。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