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怪象:看到隔壁床病情嚴重,自己的病就好多了?
徐老伯是位退休老師,因為體重在短短兩個月內掉了5、6公斤而到醫院檢查,這才發現罹患乙狀結腸癌。開刀住院的期間,他的兒子都待在醫院裡照顧,自然也和醫護人員混熟了。
即將出院前,趁著徐老伯在休息,徐先生特地到門診找主治醫師。除了道謝之外,徐先生還提出一些建議:「王醫師,我覺得你們外科病房要稍微改一下。」
「要改什麼?」
「你們應該要讓癌症患者和其他患者分開來住。」
「哦?怎麼說?」
「你應該不記得,我爸剛開完刀的那幾天,隔壁床住的都是急性闌尾炎的病人,他們開刀完都過兩天就出院了。」徐先生道:「這樣對我爸的打擊很大。」
「打擊……」王醫師聽完有點困惑,不甚明白。
「他看其他人開刀、出院都如此順利,自己卻連下床都很困難,所以便越來越悲觀,覺得自己的病情很嚴重。你們可能沒發現,但是我整天都在他身邊,所以感覺很明顯,當隔壁床出院時我爸的情緒會特別低落。」
「欸,不能這樣比吧。年輕人本來就恢復比較快,再說每個人的病情也都不一樣啊……」
徐先生聳聳肩繼續道:「幸好,後來隔壁床住進來一個肝癌的患者,肚子都是腹水,人又很虛弱。看到有人比自己嚴重,我爸的情緒反而進步很多,體力和精神也越來越好。所以我才會覺得癌症和其他的病人要分開來住,對病情才會有幫助。」
聽到這樣的說詞,王醫師一時不知該如何回應,只能露出尷尬的笑容。
我們似乎早已習慣用「比較」來證明自己、肯定自己或安慰自己。對於嬰兒,比的是身高、體重、是男是女;對於學童,比的是成績、才藝、志願排名;長大以後,比的是學歷、收入還有另外一半;就連病倒了之後,也要再和隔壁床比上一比。彷彿唯有在自己心智所及的範圍內比出高下,才能找到生命可以立足的意義。比到後來,我們甚至已弄不清楚自己的目標,更忘記自己的需要與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