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腫瘤長這樣!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沒血便、不便秘卻罹癌的原因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每年台灣約有一萬四千人被診斷出大腸直腸癌,所以大家對這個名詞一點都不陌生。許多人都以為大腸直腸癌應該要有血便、便秘、腹脹等症狀,其實絕大多數的患者一點症狀都沒有,幾乎都是在定期檢查被發現的。
在過去,下消化道攝影是很常使用的檢查方式,從肛門灌入顯影劑與空氣之後,便能檢查腸道內是否有異常的病灶。
這張圖是由下消化道攝影所發現的大腸癌,原本寬闊、平順的腸道變得狹窄又凹凸不平,看起來就像吃剩的蘋果核。
放個示意圖就很容易理解,這就是大腸癌的典型表現。
相信親眼看過大腸直腸癌的人應該不多,底下就讓我們來瞧瞧大腸直腸癌的真實面貌。
這種大腸癌便會在影像上出現典型的蘋果核,厚實的腫瘤沿著腸道長成一整圈,使管徑變小,固態糞便就不容易通過。患者的排便習慣可能變得很紊亂,時而便秘,時而拉稀。
仔細觀察腸黏膜,就會發現腫瘤前端與腫瘤後端的腸黏膜顏色不同。靠近相片上方的腸黏膜是正常的顏色,靠近相片下方的腸黏膜則因為阻塞而變得較不健康。
底下是另一種常見的型態,大腸癌像朵花椰菜般越長越大。一般來說,長在升結腸的大腸癌較不會造成阻塞,因為這邊的糞便很稀,不太會被塞住,所以腫瘤可以長得很大顆,卻一點感覺都沒有。
這類腫瘤通常都有出血的現象,而使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反應。
由於大腸癌是由瘜肉發展而來,只要時間足夠,就可能出現兩顆以上的大腸癌。所以,完整的大腸鏡檢查便非常重要,否則可能會遺漏其他正在長大的腫瘤。
1
2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