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眼中的天使媽媽,卻是自己孩子心中的壞人?
我常覺得能力不足,因為以前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才短短一個小時,頂多一個半小時,就要對孩子做初步的判斷,我有點沒把握。我常常要跟孩子相處一陣子,也許兩到三次,我才能確信至少看到孩子一半以上的行為。
所以,我以前做過校訪、家訪,我更為明白,在不同情境下看孩子,所看到的孩子可以大異其趣。我記得以前有個老師告訴我:「沒有到家裡看,常會看不出問題在哪裡!」
最近我有個機會,到朋友家裡坐一個下午。那一個下午,非常珍貴,讓我體悟了一些道理。
家裡人口簡單,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大班的孩子。我請爸爸媽媽不用特別在意我,我自顧自地打開筆電,希望看到家庭原本的樣貌。
我沒特別跟孩子建立關係,孩子也沒有特別想接近我,只是略顯羞澀。沒多久,孩子似乎就習慣了我的存在,在家裡自在地移動。也是很自然地,孩子跟媽媽開始吵起架來。
起因是,爸爸在書房工作,孩子要去找爸爸帶他出去騎腳踏車,媽媽阻止孩子。「你不要管我,你是壞人!」孩子聲量很大,怒氣沖沖。
我這些年工作的心得是,看人別只看外表。有時候在外面看起來溫和羞怯的孩子,在家裡可以是霸王,可以是「潑婦」(這是套用家長自己的說法)。孩子像是會自動切換模式,落差大到可以讓不知情的外人下巴掉下來。
爸爸不是一般上班族,比較像舒活族(SOHO),也就是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工作的人。好處是能常常看到孩子,壞處是工作時間比一般上班族長。所以,孩子能看到爸爸,卻不能跟爸爸玩的狀況,就會常常發生。
顯然媽媽制止過孩子很多次,所以累積了不少情緒。沒多久,孩子又要到書房找爸爸,這次是要借爸爸的電腦玩,又跟媽媽起了一次衝突。
孩子一氣起來,表情、肢體、語氣、口語內容,就是十足十的憤怒。可是,媽媽頂多就是說個「不行」,態度還算溫和;回應孩子的生氣,也是刻意冷淡,但沒有過激的情緒表現。
孩子喜歡爸爸,爸爸也喜歡孩子,所以爸爸選擇這樣的工作型態,跟想要多陪陪孩子也有關係。完全沒料到,工作時間要比單純當上班族還要長,才有辦法勉強追上上班族的薪水。
媽媽為了顧全大局,結果反而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壞人。「壞人」這兩個字,根據家長的說法,孩子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認認真真地,對媽媽有了壞人的認定。孩子也喜歡媽媽,也愛跟媽媽玩,常回到家就是要找媽媽。可是,沒多久,兩個人就會開始處得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