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即使殘忍 孩子仍奮不顧身地緊抓不放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這與心理學中,一個相當著名的「母愛實驗」有關。研究者讓剛出生的恆河幼猴,離開親生的猴媽媽,分成兩群隊伍:一群住在由鐵絲網編成的猴媽媽身邊(鐵絲網媽媽身上有餵食的工具),一群住在由絨布媽媽做成的猴媽媽身邊(絨布媽媽比較溫暖,但是無法餵食)。
研究結果發現:即使沒得吃,溫暖的絨布媽媽身邊的小猴子,性格比較健康,也比較少出現攻擊行為。由此可見,孩子是「需要溫暖與擁抱的」。這個母愛實驗後來還有進階版:研究者在小猴子所愛著的絨布媽媽身上,裝了會發出攻擊的武器,只要小猴子一靠近,就會被絨布媽媽身上的裝置射得遍體麟傷。但結果卻令人驚訝:即使小猴子會被媽媽所傷,仍然奮力地想要接近媽媽!這是一種很原始的本能與心情:即使母愛會傷人、很殘忍,但我們仍渴望母愛。
這或許也是造物主對身為孩子的我們最不公平的地方,即使是最令人痛恨不齒的母親,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深深嵌進孩子心坎裡,讓我們保有對母愛渴望的天性。如果我們是從小被母愛包圍長大的孩子,成年後也有能力去愛人,這真是一種幸運。但如果我們沒有此等幸運,而在殘忍的母愛中成長,也請理解,那些殘忍愛著的母親,其實也在殘忍的愛中長大。
父母有他們的過去和故事,他們可能確確實實傷害過我們,但怨恨他們卻永遠無法讓自己快樂。更何況怨恨的背後,並不是真的氣他們當年做了什麼,而是氣他們沒能給我們一個健全的家庭,害我們無法培養出完整的人格。但我們怨恨童年創傷的背後,往往是對自己的不滿和生氣。
越是對父母生氣的人,其實越放不掉父母帶來的創傷,最後只好用不快樂來紀念被父母傷害的過去。越是對父母生氣的人,其實也越膽怯於面對自己的不足,所以常常把錯怪到父母製造的傷痛上,這樣就可以永遠活在童年的傷痛裡,不用為成年的自己負責。但成年後的人生原本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大可用那還未經歷的數十年,來改變生命前些年的命運。那活在未來的自己,擁有無窮盡釋放過去傷痛的能力。
(本文摘自/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如何出版)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