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95%進口茶未經檢測 英國藍倒台恐只是「開端」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知名茶飲品牌英國藍,靠著精心設計,色調繽紛的品牌識別,以及特殊香料的調製,成功在競爭激烈的茶飲市場,後發先至,搶下一席之地,然而,就在日前,英國藍先是玫瑰花茶遭驗出世紀之毒DDT殘留,昨日經自主管理,主動送檢旗下產品,赫然發現,多種茶葉的農藥殘留量同樣全都超標,品牌形象無疑受到重創,全台店面也遭勒令停業,負責人焦頭爛額的出面道歉,不過,這恐怕只是個開端!
回想每一次食安風暴發生原因,無非難逃「食品源頭」難以追溯,讓眾多廠商單憑一張張薄薄的檢驗合格書,就可認定所有食品皆能安心;然而在食品加工一層又一層的複雜加工分層,以及繁複的上下游供應鏈關係,不少廠商若要問及,食品從哪裡來?原料是什麼?怎麼製作?很可能一問三不知。
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三萬噸茶葉 僅百分之五受檢
此次英國藍風波,事實上,又是過去食安風暴的翻版,禍源一樣來自「不知食材從哪裡生產」。製茶業者研發副理李志賢指出,台灣一年總茶葉需求量,落在四萬公噸,但台灣茶葉年產量僅僅1.7萬公噸,其中九千公噸更是直接外銷,加加減減計算下來,台灣每年必須從國外進口至少三萬公噸的茶葉。
「政府在進口管制上的品管抽查,大約僅僅能抽百分之五的樣本,」他說,因政府資源有限,並不能將每一批的茶葉全都拿來一一檢測,因此其他百分之九十五的茶葉,就成了灰色地帶。
這些已放行進口入台的茶葉,則由大盤商、中盤商、各家業者形成一條條茶葉供應鏈;大部上游廠商會將進口的茶葉,拿去檢測進一步獲得「檢驗合格證明書」,這些證明書,就可出示給予下游業者,作為採購的依據,但事實上,上游大盤商真會將所有茶葉進行檢測?是否形成「一張檢驗合格單打天下,全都通用」的情況?
飲料店無力負擔檢測費用 全聽上游廠檢驗報告
李志賢說,最下游的手搖飲料店家,根本無力負擔得起昂貴的農藥檢測費用,所以購買茶葉的依據,都是靠上游廠商所出示的檢驗書,然而上游廠的抽檢方式,可能極為潦草,亦或是僅拿取小部分茶葉進行抽驗,這些都是進口茶的食安死角。
「這些進口茶,有一大部分都來自東南亞地區,像是越南,」他坦言,來自越南的茶葉,農藥超標的情況甚為嚴重,過去就曾聽聞,同業採自越南的茶葉,時常驗出不該有的農藥。
除了「毒茶」令人聞之色變之外,香精茶更是廣為流傳,儼然快成,一家茶精製茶,萬家飄茶精味兒的局面。具有豐富品茶經驗的品茶師黃文和指出,市面上許多包裝茶品,或是手搖茶飲,有很大的機會都會添加茶精、香料,以增加風味,好來掩蓋劣質茶的缺點。
製作費昂貴 茉莉綠茶恐都是茶精傑作
尤其是「茉莉綠茶」,因真正的茉莉茶須用茉莉花燻茶製作,每公斤的茉莉花成本非常昂貴,所以市面上的手搖茉莉綠茶,恐怕都是茶精的傑作!他進一步分享品茶的方式,真正好的茶葉,喝起來不會苦澀,口感溫潤順口;而添加香精的茶飲,喝起來較為苦澀,而且會刮胃,香氣也會過濃不自然。
綜觀此次英國藍風暴,只是敲響台灣茶飲危機的第一聲警鐘,若政府無法強制建立食品可追朔性機制、茶葉進口商不受約束與管制、下游飲料店無能過問茶葉來源,此次風波恐怕只是個開端,未來還可能掀起「提肉粽效應」,波及所有手搖飲料店。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