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年大叔對「8年級生」的深情祝福: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吧!

撰文者: 桂旭江2015-05-14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描寫了一對年輕夫妻,放棄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移居到雲南的一個小鎮,種菜、做飯、騎車、在月光下讀書寫字,恬靜淡然的畫面如詩一般美麗。我相信,這樣的鏡頭會觸動無數人的心靈,他們內心深處一定或多或少地嚮往這樣的生活。 

但是,我更確信,沒有幾個人能夠像他們一樣把理想變成現實。在這個時代的洪流中,向上不易,放下更難。 

人總在出世、入世的撕扯中掙扎前行 

Anita,一位看上去柔弱嬌麗的女子,十幾年的職場打拼,獲得的財富足以令她「美美容、養養花,沒事去趟溫哥華」;曾經取得的影響全國行業規則的工作業績,也足以令她此生都為之驕傲。她曾經早早立願:35歲退休,做一個雲遊四方的人。 

可是,她幾乎從來沒有閒過,從一條戰壕跳進另一條戰壕,基本是零時差。剛剛讀完EMBA,就再一次把自己扔進創業的煉爐,成為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創始人。這家以農業為重點的P2P公司正在加速起跑的突破期,她像個性別不明的女漢子那樣衝鋒陷陣。她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是盯著螢幕度過,有多少次會議控制不住地對著下屬咆哮,又有多少次在享受喜悅的五分鐘之後就開始下一輪焦慮。 

豐衣足食,情懷小資,又為什麼要這樣「自討苦吃」? 

我知道這沒有答案,這是一個群體的生存寫照,一邊是入世的成功,一邊是對出世的嚮往,人們在撕扯中掙扎著前行。  

撕扯他們的,一邊是馬雲、馬化騰、王健林們的創業故事,財富、夢想,活著就是要改變世界的滿腔熱血。種種成功學鋪天蓋地,如果沒有事業,人生的價值如何體現?而另一邊又是星雲大師、淨空法師們的勸世恒言,人生本修行,萬般皆身外,何必苦苦相爭? 

一邊是孩子,一邊是位子。無數文章在提醒人們,陪孩子一起成長吧,一生只有這一次;可是又有無數文章在提示人們:人生需要定位,更需要上位,想要老婆孩子熱炕頭,就騰出你的位置吧。 

一邊是老人,一邊是超人。你會在夜裡夢到老人離你而去,驚醒過來,淚濕枕巾。你恨不得從此陪伴在他們身邊,陪伴他們走過最後的旅程。可是,擦乾眼淚,對著梳粧檯,你又想起今天要處理的一件件任務,你得做個超人,向上下證明你的能力。問候的電話,還是晚上再打吧。 

一邊是上流,一邊是逐流。你痛恨腐敗、藐視權威、嘲諷馬屁,你心裡住著一位清高上流的你。但每當機會來臨,你立即苦思可以利用的關係,向手握權力的人表達由衷的敬意,想方設法地用最安全的辦法把它「搞定」。你發現,此時上流的你,正在閉目養神,不聞不問。 

一邊是同學會,一邊是追悼會。同學會的真正意義並非「拆散一對是一對」,而是人生的比較。當年並排坐的小夥伴,如今已經分出了三六九等,有的春風得意,有的失意落寞。好在比賽尚未結束,趕緊迎頭趕上,下次一定要錦衣豪車,把那些錢多人賤的土豪比下去。只有到追悼會,才驚覺生命脆弱,萬貫家財終究黃土一抔。活著的意義又在心中翻騰,還要這麼拼嗎? 

一邊是在路上,一邊是故鄉。中國的職場人,最喜歡的歌曲一定包括《在路上》《愛拼才會贏》《飛得更高》,它們總能讓「一顆不安分的心」澎湃沸騰。但下一曲,可能就是許巍的《故鄉》或者李健的《心升明月》,有些傷感,有些迷茫,有些心生倦意。 

但是,故鄉在哪裡,何時能歸去? 

比較讓人們總是停不下腳步 

何生這幾年總是嚮往歸鄉,他似乎已經厭倦身為一個企業高管的無奈,總是深情地描繪他的理想生活:寫歌、作曲、吟唱,了卻一生的夙願。 

2014年年底,公司不景氣,何生與老闆沒有談妥待遇問題,待業了。再見他時,愁雲遮不住地浮上他的眉梢。我說:「你小子光北京的房產就三四套,吃租金就比得上一家兩口小白領,這回正好圓一圓文藝夢了,祝賀你啊!」 

何生嘴角牽出一絲苦笑:「文藝個屁,現在還不是時候。」

1
2
單頁閱讀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