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醫師的心聲:「我希望我的擔心是錯的...」八仙粉塵爆炸,醫療界史無前例的災難
我想此時此刻,北部醫院的整外醫師、燒燙傷中心應該忙翻了。
今天大家的話題包括:和信醫院為何不收治這次八仙粉塵爆炸的傷患?明明醫院有兩位整外醫師啊?黃達夫院長回應:「時代不同了,如今台灣的大型醫院林立。既然已經有那麼多大型綜合醫院有更多的專家、更完整的急診設施,為什麼硬要規定相形之下,規模小,資源也不多的署立醫院去做做不來又做不好的事呢?」不過塗鴉牆上一面被年輕醫師們酸爆,我就懶得講了。
我覺得,這樣應對公關危機,是不及格的。趁這個機會出來呼籲開放更多專科醫院,才有可能平息醫界的批評。是說我不覺得關渡雙聖會在乎,業績應該完全不受影響;反正他們失去的,只有年輕一代醫師的認同。
醫療系統最嚴峻的挑戰
我原本以為,醫師人力不足、敷料不足,大概是最大的問題,結果被整外的學長施醫師點醒:
「以前也處理過不少燒燙傷的病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手頭上幾乎同時來了兩個大面積燒傷患者,一個95%一個85%。
95%燒傷的那個,跟他奮戰了兩個月後,還是宣告不治。
85%的那個,3個多月後重建完成,四肢都獲得保留沒有截肢,只剩1-2%的小範圍未癒合傷口。因為重返社會困難,所以暫時沒有出院, 繼續住在燒傷中心接受復健。他全身都是植皮及燒傷癒合後傷疤,硬梆梆的幾乎沒有一個關節可以活動。
有一天經過復健室,看到他正在復健,揮手跟他打招呼,他在復健師協助下, 僵硬的碎步『走』到我身前, 木然對我說:『醫師,你把我救回來,以後我該怎麼辦?』
我看著他,完全說不出話來,治癒病患的自滿自得心情,霎時消失的無影無蹤。因為我忽然意識到,全身僵硬的他,這下子連自殺的能力都沒了。
----------------------------------------------
一直認為,燒燙傷病患的治療,除了前幾天的急性期以外,醫師的角色不過是出一張嘴而已,不足一提,清創植皮傷口照護,這也不過是整外醫師的基本功。
真正的功臣,是治療期間辛苦換藥的護理人員,還有之後的復健師以及社工。一個大面積燒傷病人的換藥,一次就需要3-5個燒傷中心護士,每次費時至少30分鐘到一個鐘頭以上,天天如此,要好幾個禮拜!如果護士稍微沒有經驗,換一個病人的藥,花上兩個鐘頭也是有可能。大家自己算一下,如果同時來了5個這樣的病人,需要多少護理人力?
一個有經驗的燒傷護理團隊,可以快速有效率的幫病人換好藥,大幅減低治療期間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是增加病患活下去的動力。有經驗的燒傷護理團隊養成不易,但是她們的技術經驗,因為難以量化難以考核,在醫院裡總是不被珍視珍惜。正常情況下,大面積燒燙傷病患畢竟是很少數,因此,在一個凡事以績效為考量的制度,『備而不用』的資材人員,常常就是因為沒有「績效」而被棄如敝屣。因為平常病人不多,燒傷中心的護士常常就是被醫院在各個單位間調來調去,不被重視自然士氣低落,久了就離職。
問題是,怎麼可以一切都以績效來衡量價值?你開車1年沒用到安全氣囊,會因為『氣囊沒有績效』而把氣囊拆了嗎?你會用績效來衡量消防隊的價值嗎?偏偏我們的政府/公司/醫院,整天在做這種事。
關於八仙傷患的處理,現在的討論多半還是集中在醫院/急診/醫師,很少觸及早就已經超額負載的護理人員,如何一個人當五個人用,來處理這額外增加的負擔?很多醫院急診室因為病患過多,發出訊息要求別再送病人過來。其實我是期待我們的護理人員,有一天可以發出聲音說『我們早就超載, 別再叫我們加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