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吃維骨力是沒用的!骨科名醫:7大祕招「顧筋骨」,90歲都能做!快轉給爸媽
骨骼大約占體重的10~20%,肌肉則占體重35~45%,可以說是人體最有份量的系統。生活中一切行走坐臥、追趕跑跳都要靠它來完成。因此,筋骨關節問題,是使年輕人無法工作的主要理由,令退休者無法遊山玩水的最大阻礙,更是年長者失去自我照顧能力的首要原因。
強筋健骨不但是維持青春活力的根本要訣,更是改善代謝性疾病的基本方法,預防失智與失能的有效途徑,還是減少跌倒等意外傷的具體手段。因此強化肌肉骨骼關節機能,是健康促進中絕對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最簡單有效、最容易著手的法門。
為什麼我們對筋骨耗損毫無警覺?
盲點一:以為不痛就沒事了
事實真相―預備容量讓你疏忽了!
臨床上有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疾病的「復發率」有多少,以及最後發展的預測。患者會問「醫生,我將來是不是會開刀?」、「我將來會不會不能走路?」在我開始執業的前幾年,我心中會想,影響因素那麼多,哪能算得準。但現在我幾乎可以說,這是不難預測的,因為「每個人對自己身體的態度,將決定一切!」
骨科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痛」,但我們身體對痛有很大的預備容量。大多數早期的疼痛,身體都不會「察覺」,是處在「包容狀態」,使我們得以繼續維持日常生活。只有當我們偶爾靜下來時,才會感受到那些不適。但忙碌與壓力會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忽略這些身體的「抱怨」,直到問題變嚴重,才想到要就醫。
因此,當我在門診輕觸病患的肢體時,患者可能大叫「怎麼這麼痛!」那是因為已經漠視身體的訊號太久了。人體的預備容量與漠視身體發出的訊息,就是疾病會復發或惡化的第一個重要特質。
盲點二、以為關節少用就是保養
事實真相―關節不活動,更容易損傷
多數人都了解,過度使用筋骨關節,的確是加速老化或發炎的重要因素。影星珍芳達的有氧健身錄影帶,讓不少追求窈窕的女性吹起一陣風潮,但她們跟著做之後,有些反而飽受關節炎、肌腱炎之苦;美國籃球天王麥可喬登在40歲時,就提早遇到了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另外,從事粗重工作、激烈運動者或體重過重的人,關節也會磨損得特別快。或許因為如此,讓不少人想要「愛惜」關節,而大幅減少使用關節的機會,不過他們卻不知道,關節不活動,可能會損壞得更快。
為什麼呢?因為除了運動不足無法對身體產生足夠的刺激與訓練外,使這個問題更加複雜的原因是當你不動時,身體往往處在某個固定姿勢,而這個姿勢正是對關節相當不利的姿勢。舉例而言:
- 膝關節的壓力隨著彎曲程度而增加,長期久坐的姿勢,會增加骨頭與骨頭間關節面的壓力,尤其坐在矮椅子或矮沙發時特別嚴重。
- 髖關節壓力也會隨著彎曲的角度而增加,坐得越久,壓力越大。
- 當我們坐著,且身體前傾時腰椎的壓力最大。如果是陷坐在軟沙發椅上或坐在床上,特別是柔軟的床墊時,壓力更大。
- 肩關節只要固定不動,六週後關節活動範圍就開始變小,並逐漸沾黏,是造成肩周炎(冰凍肩)的重要原因。
- 身體所有的主要關節幾乎都會因為不活動而喪失其既有活動範圍。
- 關節軟骨、韌帶、關節囊、肌肉、肌腱,都需要適當刺激以促進其新陳代謝,並影響人體荷爾蒙的分泌,以防止「早衰型退化」。
盲點三、以為每天散步就可以了
事實真相―運動需要多重模式與足夠強度
問那些有筋骨痠痛困擾的年輕人從事何種運動時,他們的答案往往是「散步」。這時我會告訴他「這是你80歲的運動」;當你只有二、三十歲時,漫不經心的散步是無法提供年輕身軀所應該有的訓練量。
是的,運動要有一定的強度,而且達到足夠的肌肉負荷與心率提高,才能產生效果。因此,不同的年齡層應該有不同的運動量及運動期望值(請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對運動量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