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惹毛兒科醫師:「我家孩子從不打疫苗的啦…」

撰文者: 巫漢盟 醫師2015-12-03
「我家孩子從不打疫苗的啦!」

這句話讓兒科醫師聽了有些刺耳。除了聽起來是認定我們兒科醫師愛推銷疫苗外,更是否定我們的專業。讀那麼多書、接受這麼多年的醫師訓練,公信力還比不上江湖郎中或網路鄉民。

要不要打疫苗一直都有正反兩面的論述,在前幾年新流感疫苗(H1N1)的風波後,阿包醫生更是在門診,開始遇到一些完全不讓孩子打疫苗的父母,可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忙碌的父母,照顧孩子日常生活都有問題,更沒時間顧及小朋友的健康,以至於錯過疫苗施打的時間。

第二種是在外地(非台灣)工作的父母,孩子隨著父母工作不斷轉換住所,使得疫苗無法接續按時施打。

第三種是過度自信的父母,認為孩子生活環境單純,得到傳染病的機率很低。

第四種是人云亦云的父母,因為聽說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打完疫苗,發燒燒很久還住院,所以沒事不要去打疫苗。

第五種是崇尚自然醫學的父母,認為人類最初都是靠自己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病菌,但施打疫苗卻破壞原本的平衡,讓我們的抵抗力變弱,所以不打疫苗才能訓練孩子的免疫力!

第六種是質疑政策的父母,認為打疫苗是讓孩子成為公衛政策下的犧牲品。

疫苗對抗疾病的實際例子

傳染病自古以來對於我們的生命是一大威脅,由於近來衛生環境的改善,加上疫苗的使用及全球各項接種計畫的推廣,已讓部分傳染病陸續受到有效控制,甚至根除。

歷史上有太多例子,最明顯的就是天花。天花有著史無前例的高死亡率,即使在治癒後也會留下痘疤,當時被認為是不治之症及惡魔疾病。那時天花在世界各地大流行,並奪取了無數人的性命。好在英國愛德華詹納醫師在1796年發明接種牛痘的方法,天花才迅速得到控制。在後續的19至20世紀,多番的防疫行動減低了天花傳播,最後世界衛生組織在1980年正式宣布撲滅天花。

而高傳染力的流感病毒,曾在1918年奪去兩千萬至一億人的性命,不僅高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總計死亡人數,而且比每年因心臟病、癌症、中風、慢性肺病、愛滋病、阿茲海默症等疾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還更多。但在1943年後流感疫苗的出現,也讓疫情得以控制。

讓我們回到台灣,從前醫藥不發達,台灣原本是世界有名的肝病盛行地區,B型肝炎病毒至今仍是主要的致病因子。在1980年左右,當時成年人的B型肝炎病毒慢性帶原率高達15∼20%,高居世界之首。但政府在1984年開始推動大規模的B肝疫苗接種,在2001年以後,台灣的新生代B肝帶原率已低於1%,可媲美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所以目前傲人的成果是疫苗成功對抗B型肝炎的最佳證明。

疫苗的防禦原理及目前效果

很多人會懷疑,疫苗是什麼神藥,它真的有這麼棒的效果嗎?其實,疫苗就是將減毒後或不活化的病菌注射至體內,模擬病菌致病的狀況,藉由人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物的辨認,產生抗體的篩選和製造,進而使我們對該疾病具有較強的抵抗力。

以前的疫苗是拿來對抗傳染病,但現在證據醫學顯示,疫苗已經進階到具有預防癌症的效果,例如,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子宮頸癌疫苗)。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德國楚豪森博士發現,人體感染部分人類乳突病毒後,會導致子宮頸細胞後續的病變癌化,倘若能接種疫苗,減少感染造成的發炎情況,進而阻斷後續細胞的癌化,就可預防子宮頸癌。

不可不知的疫苗利弊分析

上述疫苗有這麼多好處,難道說它絕對安全而無害嗎?當然有,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堅決反對疫苗的原因。疫苗本身是減毒後或不活化的致病病菌,接種完仍無法百分百預防疾病,也可能出現併發症甚至死亡。因為每個人的免疫系統狀況不一,產生的免疫反應也有所不同,不過疫苗引發的症狀,一般都以輕症為主。

此外,疫苗製劑中的佐劑,可能會造成注射部位的刺激,使皮膚又腫又痛,嚴重時會像是蜂窩性組織炎;而部分疫苗保存劑中的「硫柳汞」,它跟自閉症的關聯性一直無法被釐清。但隨疫苗製造技術進步,其中的汞大多已可被去除。至於疫苗引發自閉症的說法,除了汞,還有來自英國魏克菲爾德醫師對於痲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的造假研究,使得反疫苗浪潮從1998年蔓延至2010年,直到大家發現研究不實,才讓這股反對聲浪逐漸平息。但這段期間卻造成疾病的發生率上升,不少人因得病而死亡。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