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吃藥、副作用少...「子宮內避孕裝置」放進子宮就能避孕3年,是怎麼做到的?
聽醫師這麼一說,王小姐哭喪著臉道:「怎…怎麼又懷孕了。第一個都還沒搞定,現在又來第二個…明明有戴保險套啊…」
「有全程使用保險套嗎?」
王小姐搖搖頭:「他覺得保險套很沒感覺,所以都要等到射精之前才願意戴保險套。」
「這樣當然很容易懷孕,因為男生性興奮時分泌的液體中便帶有精子,即使沒有射精,也可能意外懷孕。」蔡醫師道:「有試過避孕藥嗎?」
「曾經吃過一段時間。」王小姐訕訕一笑,道:「不過我很迷糊,經常會忘記吃藥。」
「口服避孕藥的效果不錯,但是一定要按時服用,否則失敗率便會大幅提升。」蔡醫師道:「依妳的狀況,以後可以考慮裝子宮內避孕器(IUD)或子宮內投藥系統(IUS)。」
「為什麼放進子宮能夠避孕啊?」王小姐問。
相信有許多人也對此感到好奇,子宮內避孕裝置究竟是怎麼運作的呢?
早在一百多年前,便有醫師設計出避孕環放進子宮內,希望能避免懷孕,但是當時缺乏柔軟、有彈性的材質,無菌技術也還不甚成熟,所以衍生不少併發症,也沒有被很多人接受。爾後有幾位醫師繼續改良避孕器,並設計出不同形狀的裝置。
二十世紀中葉,塑膠材料的導入終於催生了較安全實用的子宮內避孕器(IUD)。1969年,有位智利醫師發現銅離子可以影響精子功能且干擾胚胎著床,於是含銅避孕器開始被廣為使用。
含銅避孕器的避孕效果可以持續多年,較避孕藥方便可靠,而且只要取出避孕器即可恢復生育能力。不過,含銅子宮內避孕器會讓子宮內產生發炎反應,可能讓月經量增多導致貧血,經痛也會比較嚴重。為了減少這類副作用,研究人員提出新的設計,也就是含有黃體素的子宮內避孕器—子宮內投藥系統(IUS)。
子宮內投藥系統會持續釋出低劑量黃體素,一方面能增加子宮頸黏液的黏稠度,防止精子進入,一方面能改變子宮內膜,讓胚胎無法著床。早期的子宮內投藥系統會釋出較高濃度黃體素,較容易造成副作用,所以後來漸漸改為較低劑量的子宮內投藥系統,在較低濃度的黃體素下,避孕效果可以維持三年[1]。倘若想要懷孕,只要移除即可恢復生育力。相對於含銅避孕器,裝置子宮內投藥系統,可能讓月經量變少,經痛也會改善。不過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噁心、頭痛、乳房不適等症狀。
過去一直有人懷疑子宮內避孕裝置會增加骨盆腔發炎的機會,不過,美國加州大學在追蹤五萬七千多名婦女之後,發現裝入子宮內避孕裝置後出現骨盆腔發炎的機會相當低[2]。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資料顯示,與子宮內避孕裝置有關聯的骨盆腔發炎風險主要出現在放入裝置的前三周[3]。
短短一百年間,各種避孕方式陸續被開發並改良,人類終於實現了數千年來對於避孕的期待,認識並善用這些工具,能讓我們對於人生有更多的選擇與安排。
[1] Gemzell-Danielsson K, Schellschmidt I, Apter D. A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describing the efficacy, bleeding profile, and safety of two low-dose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systems and Mirena. Fertil Steril. 2012 Mar;97(3):616-22.
[2] Sufrin CB, Postlethwaite D, Armstrong MA, Merchant M, Wendt JM, Steinauer JE. Neisseria gonorrhea and Chlamydia trachomatis screening at intrauterine device insertion and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bstet Gynecol. 2012 Dec;120(6):1314-21.
[3]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