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覺得自己「滿肚子大便」?天天做3個通腸體操,體重減10公斤,體脂率下降11%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辨野義己2016-05-20

「變瘦」以及「變年輕」,一直是捉緊人們目光的「兩大健康主題」。你一定試過一次或兩次減少用餐次數、控制熱量攝取、只吃特定食品……等減重方式吧!  

但不管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或是反而變得更胖,總之帶給你許多無奈與遺憾。 

其實我本身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大約15年前的我,膽固醇值、體脂肪率等檢查值,全都被蓋上「需進一步治療」的章,醫生甚至還警告我:「如果置之不理,將來會演變成嚴重的疾病」。 

於是乎我下定決心,不惜賭上腸道菌學者的尊嚴,不靠醫師的治療,而是「靠自己的力量,改造萬病之源的腸道環境」。  

結果花了兩年時間,不僅「體重減少10公斤、體脂肪率減少11%」,膽固醇值也成功恢復正常。 

我採取的方式,不是努力拼命減少食量,而是從生活習慣下手,將腸道變成「易瘦型」的腸道環境。這又稱為「健康飲食瘦身法」,與向來的限制飲食瘦身法完全不同。任何年齡的人透過這種方法,都能自然形成「易瘦體質」,健康地重返年輕。 

這個方法非常簡單。舉例來說,先從下列三件事開始做起。 

•早上攝取「水一杯、香蕉一根」
•用餐時,嚴守「一份肉類、三份蔬菜」的黃金比例
•將「糙米與黏性食物海藻」加進每天的飲食中 

重要的是,將這些小習慣日積月累,就能過著「快腸、快便」的人生。 

練就大便的「順暢排出力」 

腸道順暢的最後關鍵,就在大便的排出力。 

不管你把多少的膳食纖維送往大腸,製造出多麼優質的大便,如果最後的最後無法將它「排出」,一切也是枉然。 

製造、培育出來的優質大便,理應能自然順暢地排泄出來,但在物理上,還是需要施力才能將大便排出體外。想改善腸道環境,不僅需要「菌」力,也需要「肌」力。而這裡想強調的,就是腹部周圍的深層肌肉。 

我們體內有2種大肌肉:一是骨盆到屁股的「髂肌」,一是背脊到大腿骨頂的「腰大肌」。兩者合在一起被稱為「髂腰肌」。位置剛好在腸道周圍的「髂腰肌」,就是決定腸道順不順暢的最後關鍵。 

能使腸道順暢的2種肌肉 

什麼是髂腰肌?腰大肌+髂肌=髂腰肌 

來源:繪虹企業

仔細看看腸道構造,你會看到它從升結腸開始,然後是橫結腸、降結腸、乙結腸,最後就是直腸。其中,升結腸與橫結腸中的大便呈現黏稠液狀。到了降結腸,大便水分漸漸被吸收。在乙狀結腸處,大便終於收乾成形。最後大便被送往直腸,在肛門處排泄而出。 

來源:繪虹企業

以上流程順利進行的話,腸道應該就能保持順暢,但如果腹部深層肌肉不夠發達,腸道不易產生蠕動作用,會使大便停滯不前、囤積腸內,最後導致便祕。如果從整體健康來看,我們應該要均衡鍛鍊全身的肌肉才是。但本書以保持腸道順暢為優先考量,所以,請大家記得去鍛鍊由髂肌與腰大肌組成的髂腰肌。 

我每天早上都會做的順腸體操 

以下要介紹的體操,能鍛鍊「髂肌」與「腰大肌」所合成的「髂腰肌」,每一種都是我每天早上趁散步空檔實際做的體操。

1
2
3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