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兒高中想休學、兒子和同學打架...小野選擇這樣做,和孩子站在「同一國」

總是能以輕鬆筆觸忠實描繪親子關係的小野,是許多人心目中夢寐以求的「模範爸爸」,如今他從爸爸角色晉升成四個孫子女的阿公,以另一種心境重溫親密的親子關係。一路走來,小野秉持「陪伴而不打擾」的教養原則,當孩子們無話不談的朋友,也成為孩子的心靈支柱,他坦然的說:「當你放掉期待孩子未來變成什麼樣子,就能自在的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我很想跟別人說,我不是模範爸爸 

在自己的書中描寫各種細微的親子互動,小野讓許多嚮往緊密親子關係的孩子,視他為模範爸爸,然而對於這樣的頭銜,小野卻如此回應:「其實我不是模範爸爸耶!在上班的那段時間,我和兒子的關係也蠻緊張的,有時候我手伸出來要摸他的頭,兒子都以為我要打他,女兒還會衝出來說要救哥哥...」小野笑說,自己只是寫作時下筆比較幽默,親子關係在他筆下便顯得特別輕鬆自在。 

「大概是因為我很誠實的描述親子間的互動,很容易讓讀者讀到我的真誠,他們覺得我很誠實,會講一些很好笑、也很糗的事情,和傳統父親的嚴肅樣貌不太一樣。」小野剖析著自己在讀者心中的角色,謙遜不浮誇,「其實無所謂模不模範,只是我有十年的時間在家寫作,可以看到孩子成長中許多細微的部分,我參與孩子的事情也比較多且深入,如果是上班爸爸或職業婦女,應該沒有辦法看到這麼多孩子的喜怒哀樂。」 

身為親子作家,小野認為「親子教養不該只是討論方法,而是應該落在實踐中」,「親子從頻繁的互動中彼此成長,是最難能可貴的,而當父母最好的收穫,就是能和孩子一起成長」。同時,他也提到家庭關係不是「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疼不疼小孩、愛不愛孩子、溺愛還是訓練」的二分法則,他希望自己的書讓讀者能比較開放性的思考家庭層面的事,「人本身就蠻複雜的,家庭關係更複雜,我希望讀者從我的書中得到所謂『愛是什麼?』,包含父母愛孩子的方式,以及孩子長大成為父母後,再回頭看的不同領受,這樣我們對親子關係就會更懂一點。」 

讓孩子了解「爸爸」不是男人唯一的角色 

新書裡,兒子李中也撰寫了一些篇章,從已成年且也當了爸爸的視野,重新去解讀自己的父親­小野,李中理解到「爸爸當初留在家裡寫作是個選擇,但爸爸也可能另外有個夢是去作電影、電視,對這些夢想的期待可能會超越『喜歡陪伴孩子』,但在這些選項裡,他卻還是很努力的當爸爸。」兒子領悟了爸爸並不是男人唯一的角色,這點讓小野十分感動。 

小野說,當親子越懂得跳脫「關係的框架」去看待彼此時,越有助於親子相處,「讓孩子懂一個大人也有他的情緒、悲傷,也曾年輕過、也曾擁有璀璨的青春,這會幫助孩子更懂父母。」 

他分享,自己以前會把小時候經父親嚴謹批改的日記本,分享給孩子看,「看完他們就會理解到,爸爸曾經也當過小孩、曾經也被要求很高、曾經也被指責許多不對的地方…所以不該要求爸爸是個完美的爸爸。」這樣深刻的親子溝通,所培養出來的親子關係很紮實,「當理解到爸爸也是一個有缺點、不完美的人時,如果有作的比較不好的地方,孩子自然就比較容易原諒,『畢竟每個人都不可能這麼完美嘛!』」 

1
2
3
單頁閱讀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