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八千里」的動力? 談「三酸甘油酯」

撰文者: 林怡亭2017-02-17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公共電視台在2009年拍攝了一部保育鳥類的紀錄片「返家八千里」,描述黑面琵鷺在東亞的太平洋沿岸南北往返繁衍生存的故事。他們每年在繁殖期過後的10月份開始陸續地往南飛,到達台灣的西部沿岸,一直停留到南風吹起,3月底才又開始北上,約有各半年的時間停留在北方與南方的家。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撐黑琵們奮力鼓動翅膀?這股動力來源就是「三酸甘油酯」!

三酸甘油酯是一種脂肪,也就是驅動候鳥長程飛行的能量來源。其主要結構是一個甘油骨幹加上三個脂肪酸,中間有酯鍵連結,因此稱為「三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是最重要的能量倉儲,比起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更能夠提供高密度的熱量。長途飛行前,候鳥會大量攝食,在肝臟儲存好豐富的三酸甘油酯,也就是生成「脂肪肝」,作為儲油桶,之後在飛行時慢慢地拿出來燃燒,直到平安降落棲息地。人們餐桌上肥美的鵝肝、鴨肝醬或是人類自製體內的脂肪肝,也都是三酸甘油酯的成品!

三酸甘油酯過高 比高膽固醇更傷害健康

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說明,人體的脂肪有90%以上是以三酸甘油酯的形式存在,廣泛分布在內臟周圍、皮下、肝臟、血液以及肌肉纖維裡面,讓我們看起來胖的具體物質就是三酸甘油酯,因為其不溶於水,可以大量囤積而沒有滲透壓的問題,持續地讓脂肪細胞變大卻不破裂。過去幾十年來,評估動脈硬化風險時,都會立刻想到膽固醇,然而,三酸甘油酯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過高的時候,不僅與肥胖、高血壓、血管硬化的發生有關,更與肝臟發炎/硬化、胰臟炎、胰島素抗性、糖尿病緊密相關。三酸甘油酯過高所引起的身體機能影響,比高膽固醇來得更嚴重。依據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理想值標準,人體的三酸甘油酯濃度建議維持在70-110mg/dl。

澱粉與酒精過量 加速三酸甘油酯生成

如果你今天抽血檢查,被告知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過高,必須進行飲食的調整。你認為下列哪一個建議是對的?「減少澱粉,增加油脂」或是「減少油脂,增加澱粉」。正確答案是前者!劉婷婷博士表示,比起油脂,澱粉(醣類)更容易生成三酸甘油酯。早在1992年發表的研究論文就已經顛覆了「吃油補油」的錯誤思維,將飲食中的部分醣類替換成不同油脂,三酸甘油酯的濃度都會下降。通常,造成體內三酸甘油酯上升的原因包括了喝酒、肥胖、不運動。若以攝取的食物來看,酒精與醣類會直接造成三酸甘油酯上升(無關乎是否肥胖),脂肪與蛋白質則是會在吃得過多時產生影響(與肥胖有關)。

肥胖者即使三酸甘油酯正常 也不可輕忽

有些體型微胖或肥胖者的三酸甘油酯數值正常或是偏低,其實是因為空腹測量,透過飲食而來的三酸甘油酯暫時性的減少,所以數字看起來沒問題。因此劉婷婷博士指出,如果身上有贅肉、腰圍偏粗、甚至有脂肪肝者,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體內的三酸甘油酯存量可能極為豐富喔!千萬不要認為「我雖然有點胖,但是三酸甘油酯正常,所以我很OK!」

維持理想的三酸甘油酯濃度 常保健康
劉婷婷博士提醒,三酸甘油酯過高固然不好,極端過低也透露了身體的問題。三酸甘油酯是能量的倉庫,太低除了無法即時供應熱量,也會造成脂溶性維生素如A跟E的缺乏。三酸甘油酯極度低下有可能是甲狀腺機能失衡、腸道吸收不良、肝臟生成過少所引起。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雖然都被歸類為血中脂肪,但是功能與生成代謝機轉完全不同。三酸甘油酯與吃喝大有關係,膽固醇卻是身體製造的比較多,與吃喝無關。壓力大或是太過勞累,飲食也算正常的人,常常會出現「三酸甘油酯低下,膽固醇過高」的現象,正是身體為了應付修復的需要,製造許多膽固醇,加上三酸甘油酯低下,能量不足,使得身體更加覺得疲勞。這樣的人要特別留意適時紓壓,減少身體的氧化。無論如何,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都是重要的原料,過高或過低都不好,維持在理想的濃度才能常保健康! 

降低「三酸甘油酯」小秘笈

1.減少精緻醣類、澱粉及水果
2.限制酒精攝取 
3.攝取優質油脂,避免植物油 
4.攝取Omega-3脂肪酸 
5.攝取菸鹼酸(維生素B3) 
6.規律運動

(本文諮詢/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研發長 劉婷婷博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4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
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