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急診權威醫師,如何用「12公尺長的塑膠袋」帶小朋友認識「腸胃道」?
攝影:張家毓
「先生先生,醒醒啊!醒醒啊!」
「幫我打給119!」
「1下、2下、3下、4下、5下、6下、7下、8下......」
這個場景不是在急救案發現場,而是在宜蘭寒溪國小。炎熱的暑假,小朋友滿身是汗,卻熟練地用剛學習到的CPR(心肺復甦術),賣力地搶救著「安妮」。
指導這群小朋友的幕後推手,是目前擔任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的林健盛。他是「台灣健康教育推廣協會」常務理事,畢業於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的他,更是國防部軍醫體系的第一位急診室的專任醫師。
當年急診科還不是醫學專科時,他便參與急診專科設立及急診醫學會的成立,也曾擔任「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並在2016年獲得「台北市醫師公會杏林獎」,對台灣急診成為「專科」的發展功不可沒。
這位急診醫師的厲害之處,不只是將病人從生死邊緣救回,他另一個身份其實是小學生的「醫學老師」。平常急診排班滿滿的林健盛,在忙碌的醫院生活中,願意犧牲休假,在寒暑假到偏鄉小學舉辦「醫學急救營」,背後故事要從林健盛20年前在三總擔任急診主任時說起......
攝影:張家毓
當初為何會有「醫學急救營」?
不想只當救人的「醫師」,想當教人救人的「老師」
20年前林健盛還在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擔任急診主任時,不遠處的《國語日報》開設許多專為小朋友辦的科學班、作文班、才藝班,當時的執行長呂天從便希望林健盛能舉辦「醫學班」,讓小朋友建立基本醫學知識的概念。
從小學三年級就加入童軍、一路到大學的林健盛,對小朋友的團康活動非常熟悉,甚至可以說相當有一套,於是在呂天從積極邀請下便欣然答應。每周一次的「醫學班」都由呂天從發想主題,內容從抽煙、血液疾病到SARS等包羅萬象,但醫學班上了2年後,林健盛心想「與其天南地北上不同的醫學課程,何不把這些教材整合成系列課程,讓小朋友在短暫的時間內學起來?」於是,他開始構思如何把課程精華濃縮成2天的營隊。
問起林健盛辦的醫學急救營有何特色?「我認為『寓樂於教』比『寓教於樂』更重要!」,他笑說自己從小就是功課不好、又過動的學生,很能體會小朋友對於玩樂遠比學習重要的心理,「為何不能開開心心地玩,有開心的玩樂記憶,之後再學習呢?」他認為舉辦「醫學急救營」的兩大宗旨:就是「自救」、「讓醫學教育無城鄉、無國界」。
至於是什麼機緣下,開啟林健盛的偏鄉醫學教育之路?
林健盛偶然透過朋友,認識宜蘭的安親班老師陳妙雪,她對原住民學童的「生命教育」相當有熱忱。有次林健盛看到陳妙雪學生的畫畫作業描寫「沙子」,寫道:「沙子生病了,打開它的肚子發現裡面有很多蟲、很多髒東西,我要當沙子的醫生,把這些蟲挑掉。在動手術的時候,沙子說:『我好痛、我好痛』,我把它清乾淨後、又把它縫起來...祝福沙子趕快好起來!」
「他想像自己是醫生,幫沙子開刀...太有生命力了!」除了佩服學生的創意,林健盛也感動陳妙雪的努力,但陳妙雪卻笑說:『我只是讓他們自己去體會』。」於是林健盛開始思考,如何將課堂上的學習,轉化成課堂外的體驗。
他開始想投入偏鄉醫療的工作,不只是當救人的醫生,而是當「教人救人」的老師。
(來源:台灣健康教育推廣協會提供)
從宜蘭到南投,7年辦20多場急救營
生產、腸胃道、打石膏體驗...「自救救人很重要!」
兩人的想法一拍即合後,林健盛便積極地逐間拜訪宜蘭大同鄉的小學,希望能將醫學及生命教育課程帶進校園。
終於,寒溪國小及大同國小願意為林健盛及陳妙雪開啟大門。民國99年由林健盛創辦的「台灣健康教育推廣協會」,每年寒暑假開始在宜蘭寒溪、大同、大洲、四季等國小舉辦「醫學急救營」。之後又陸續在坪林、烏來、九份、瑞芳、南投等幾所小學舉辦,7年來共辦了20多場、每場約40~80人,沒有一個寒暑假缺席過。
林健盛帶領的醫學急救營,內容包括:認識身體、簡易傷口處理、包紮、CPR、醫學常識找碴劇,甚至還有生產體驗、腸胃道闖關、長背板搬運、打石膏等實際體驗。
生產體驗。(來源:台灣健康教育推廣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