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指考前父母教戰守策:別讓孩子背著你的焦慮上戰場

「心理師,怎麼辦?我又開始恐慌了!」

我有點訝異地說:「最近發生什麼事情嗎?」

焦慮疲憊的她回我:「下週我小孩要考試了,我好緊張,比我自己去考還要緊張!」

我心裡嘆了一口氣,考生已經夠焦慮了,還要背著父母的焦慮,就像蝸牛背著兩個殼!就算上了戰場也難施展拳腳呀!

考前焦慮是很自然的事情,在這個時間點不論是父母或孩子本身都會把焦點放在考試結果上,但這場戰役的重要性遠大於此。你的孩子正面臨他出生以來第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他要學習為自己的目標努力,了解自己的優劣勢,試著克服性格上的弱點,以求盡力表現,然後不論成功或失敗,都要接受最後的結果,可能是珍惜自己拿到的好牌,或是積極把手上的壞牌打好!這是培養人生態度的關鍵時機。

面對挑戰最令人害怕的結果就是「失敗」,但漫長的一生裡我們遭遇失敗的機率卻比成功多很多,換句話說,一個人如何和自己的失敗共處,甚至將失敗化成自己繼續走下去的養分,決定了這個人的生活品質。

「對失敗的想法」遠比「失敗的結果」更具有殺傷力,每當我跟大學生、研究生,甚至畢業很多年的成人討論「失敗與挫折」這個議題時,我都會再次體認到這個事實。抱著失敗想法的人,考上第二志願會因為沒有考上第一志願,而覺得自己失敗,考上第一志願後,也會因為自己無法比別人更突出而覺得自己失敗,慣性自我挫折的人,不論自己的杯子裡有多少水,都會著眼於沒有裝滿的部分,最後他們不是被失敗擊垮,而是被自己的挑惕與苛刻打敗!

除了面對成敗之外,這場考試也是首次人生的重大「選擇」,而選擇是每個人一生都需要磨練的功課,如何培養「勇於取捨做出選擇,有自信地承擔後果」是這場考試中更重要的事。很多人有選擇恐懼症,寧可失去自由,也不想面臨在眾多選項中抉擇的困境,也有些人害怕獨自承擔選擇後的結果,必須依賴他人才能做出選擇,所以不斷受他人左右,還有人面對選擇總是規避拖延,最後「不選擇」淪為他們的選擇,這三種面對選擇的態度,都會耽誤表現蹉跎人生。

作為考生的父母,你可以怎麼陪伴你的孩子度過重要的人生里程碑呢?有兩點建議可以試試!

第一、示範面對壓力和成敗的健康態度。父母比孩子擁有更多面對成功與失敗的經驗,能夠以更寬廣更有彈性的角度面對當下壓力與之後的結果,這些是孩子目前所缺乏的,如果父母能抱著輕鬆態度分享自己的經驗,就能幫助孩子更自在地面對考試。

如果你發覺自己也有慣性自我挫折的傾向,那麼你需要提醒自己,總是看「少的那半杯水」除了打擊自信之外,對成長並沒有助益,讓自己著眼於孩子的強項,比不斷指出孩子的錯誤來得更有效;對失誤或失敗抱持著面對與開放的態度,反而會降低焦慮,錯誤的機率比較低,我常舉一個例給考生聽,「有個人對上台報告無比擔心,當他一上台就跌倒之後,反而不擔心了,表現出乎意料的好!」過於擔心出錯,往往是造成出錯的原因。

第二、支持孩子適性選擇,陪孩子一起想像未來。面對人生第一次重大選擇,孩子難免會擔心犯錯,這時候父母應保持「支持但不主導」的態度,協助孩子以「不逃避、不依賴、不拖延」的態度從容面對人生抉擇,要知道此後的道路是孩子自己要走的,他能夠做出屬於自己的決定並為此負責才是長久的人生態度。

在我看過一些很不錯的親子互動中,家長會傾聽孩子的想法,陪孩子一起去參觀學校,如果是不熟悉的領域,可以一起蒐集資料一起討論,陪伴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做出最正確的決定,而是面對人生正面負責的態度,讓孩子相信未來不論遇到多困難的選擇,自己都有信心克服。

最後,預祝各位考生和家長,都能在這一場挑戰中收穫豐盛,心靈滿載而歸!

作者簡介_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黃惠萱,現為行動心理師,同時也兼具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的角色,希望透過簡單的心理學理論與諮商經驗的分享,帶給一樣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靈上的支持與鼓舞。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粉絲專頁

心理師與女人談心室

心理師與女人談心室

查看全部

臨床心理師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黃惠萱,現為行動心理師、人妻與人母、婆婆的媳婦、媽媽的女兒,希望用簡單的心理學理論,給更多女性支持與鼓舞。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