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緊家中長輩的荷包!最容易「騙老人錢」的7種人:健康器材業者、婚姻騙子...

撰文者: 朱國鳳2017-07-03

「詐騙鎖定老人!7旬阿嬤被騙4百萬,自責想去死……」老人被騙,早已不是新聞,根據警政署受理詐騙案件的統計,在各年齡層中,又以65歲以上的老人,詐騙集團最容易成功上手。

老人被騙,有兩大風險,第一個風險當然是破財。若是年輕人被騙,錢再賺就有;但老人靠老本維生,已經沒有破財的本錢。

第二個是風險是性命。當老人積蓄被騙光時,不僅日子過不下去,子女也不免會責備埋怨,雙重打擊下的嚴重內疚,甚至可能引起精神疾病,進而發生輕生的憾事。

因此,我們對於老人被騙,不能掉以輕心。而且打老人荷包主意的,不一定都是刑法定義的詐欺犯,還有更多的是不肖業者。

我們首先要瞭解的是,哪些對象最喜歡鎖定老人?他們慣用的手法又是哪些?

1、詐騙集團

「你的小孩被我們綁架」、「你的小孩欠我們錢」,這種老梗,可不要以為高知識分子就不會上當,所謂「關心則亂」,某位前經濟部長退休後,就被這種話術騙走上百萬元。

還有退休的中研院副院長接到假檢察官電話,指控他涉及侵占公款,檢方要監管帳戶,這場騙局代價是近2千萬元。

另外一種騙術,也很容易卸下老人心防,就是假冒機關人員登門入室,譬如台電、台水、中華電信、第四台系統業者、天然氣公司、社工、區公所人員、衛生所人員,都有假冒身分的詐騙案例。

2、金融業者

當全球進入低利、甚至負利年代,不只老本放銀行的老人苦惱,金融業者也吃不消,各種打著高收益、高息的金融產品紛紛出籠,例如曾經釀成風暴的「連動債」,據了解,光臺灣受害件數就高達6萬件,其中很多都是老人家。

金融業者其實用的是合法手段,賣的也是合法產品,只是不應該賣給禁不起高風險的老人強調獲利、淡化風險,業者等於是用半哄半騙的方式,誘使老人把老本從銀行搬出來。

3、健康器材業者

林阿嬤每週都會跟老鄰居相約去坐「電療椅」,因為試坐免費,一段時間後,林阿嬤跟兒子說,搭公車來來去去太麻煩,想要買一台放家裡,結果一問要價近20萬元。

「年輕時用健康換財富,老年時用財富換健康。」業者看準這種心態,推出各種標榜神奇療效的器材,而且一開始多以免費試用做招攬,等到花大錢搬回家,才知道免費的代價,其實最貴。

4、健康食品業者、藥品業者

老人的生理危機,除了一身的慢性病,還有功能退化,包括視力、聽力、肌耐力、關節、記憶力等。於是各種標榜能改善「三高」(高血脂、高膽固醇、高血壓)、與改善身體功能的食品、藥品,老人家都很買單。

老人花大錢吃了沒有療效、也沒有副作用的健康食品,倒還是小事,最怕的就是買到地下電台賣的偽藥。台灣洗腎率高居世界第一,偽藥應是最大元兇。

1
2
3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