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挫折症候群?家長太寵害的!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像路上無差別大規模殺人這種連自己的利益都不考慮的凶惡犯罪,是由孤獨與絕望而生的犯罪。孤獨與絕望的感覺將人心碾碎,想把自己的人生與這個社會一起做個了斷。
秋葉原事件的加害者青年說自己是個「手機依存症者」,光是從事件發生前的5月中旬之後,他就在只有手機可以連結到的網站裡發文超過3000次。讀了他的文字,能感受到他強烈地傳達了以下的訊息—我這樣痛苦、這樣被逼到牆角,為什麼誰也不理解我呢? 他深信自己成績優秀,能從有名的高中畢業,全都是靠父母的力量,所以不是覺得是驕傲的事情,也無法自立。他也把小學、中學與朋友的往來,忘得一乾二淨。他在高中遇到挫折,產生無力感及孤獨感,一般來說,這種感覺能隨著成長而被治癒,但他因為「非出於意願」的工作,反而加深了無力感及孤獨感。因此,他即便客觀上經濟自主,也有朋友,但是心中卻產生了深層絕望及孤獨的黑暗面。 他原本是個優秀的人,國中時的成績是最好的等級,而且,他可不是只會讀書的書呆子,在軟式網球社團裡也相當活躍,還當過校慶的合唱指揮。指揮這個工作應該不可能只是當天的指揮,想必平日練習時也發揮了領導的本事。這樣的少年遇到挫折的時,心理上的打擊更是沉重。 心理學稱此為「青春期挫折症候群」。有些時候,可能會因此不上學或有未到犯罪程度的偏差行為。心理上,有時會有抑鬱、沒有幹勁、把自己關起來不出門、沒有氣力、家庭內暴力、突發性行為、只考慮自己而與年齡不相當的撒嬌等退化現象。接著,在不開心的學校生活中,他們可能會失去活動力,甚至失去培養友情的想法。 在變成那樣之前,一直以來發展得很好的孩子一旦碰壁,不管是誰都會受到打擊吧,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陷入青春期挫折症候群。大多數人就算暫時在症候群期間稍微走偏了,變得什麼事都不想做,都會慢慢調整回來。 如果深陷青春期挫折症候群,無法再重新站起來,原因就出在親子關係。我看過很多例子,雙親因敏感而過度保護、過度干涉,為了保護孩子,一直以來替他決定所有事情。如此一來,便無法培養孩子的自立性,導致他們沒有排解壓力的能力,無法戰勝青春期的難關。換句話說,他們就是被寵到變得軟弱的孩子。 但算是被寵慣了的孩子,只要相信雙親對他的愛,再接受一些社會化的訓練,一樣可以鍛鍊出堅韌的身心,過不了多久也能戰勝難關。而秋葉原青年的狀況則剛好相反,是有一對嚴格的父母。雖說是嚴格的雙親,但就像剛剛舉的例子,到頭來一樣都沒給孩子自己決定的機會。不同於被寵慣的孩子,秋葉原青年在社會化過程中都表現得不錯,但是他的心理並沒有跟著長大。當這樣的孩子遇到挫折,倒地不起,需要花更多的努力及時間,才能重新振作。 有孩子在遇到挫折的當下,把自己關在家裡、閉門不出,撒撒嬌、耍耍任性。這時候適當地讓孩子發洩,讓他蓄積能量,慢慢地練習回到社會。就算得稍微繞點遠路,他還是能提起精神走出自己的人生。但是秋葉原青年沒能這樣,他在網上的發文這麼寫著:「上了國中之後,少了父母的力量,我被丟下了。他們把精神全都放在比我更優秀的弟弟身上了。」
(本文摘自/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時報出版)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