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女外科」劉宗瑀醫師:死亡不歸零,器捐再造新生命

植愛植愛 撰文者: 蘇晨瑜 2020-10-16

攝影/賴建宏

死亡不歸零 器捐再造新生命

人稱「小劉醫師」的劉宗瑀,是醫界少數的女外科醫師,在外科手術室看見太多生死,領悟人生在歸零時,若能透過器官捐贈幫助他人存活,將是一種延續生命的大愛,讓生命的價值更具意義。

早上十點多,網路人氣作家劉宗瑀醫師才剛從高雄阮綜合醫院開刀房走出來,難掩滿臉疲憊;早上六點多,她才剛參與一場會報,接著馬不停蹄進入手術房,手握手術刀,與血管、人體臟器為伍。結束手術之後,劉宗瑀也無法放鬆休息,整天還有密密麻麻的行程及事情等著她處理,這就是劉宗瑀的醫生日常。

人稱「小劉醫師」、有著「暴走女外科」的稱號,劉宗瑀選擇當外科醫師在台灣相當少見。因為在醫界,外科幾乎全是男性的天下,全台灣加上劉宗瑀的外科女醫師,不超過十位。

天生妙手 熱愛外科手術

就讀長庚大學醫學系期間,劉宗瑀也曾考慮專攻內科,因為人們總是說,外科很忙碌,無法兼顧家庭,值班更是辛苦,又正值生育年齡等諸多辛酸。但是,劉宗瑀到了大四實習課協助老師開刀時,對比有些同學看到血會昏倒、看到血肉模糊會害怕,她卻覺得「興趣盎然」,急診室要縫合,大家避之唯恐不及,她卻興奮舉手:「我來!我來!」老師課堂上講解,她腦中立刻就浮現畫面,對外科操作容易上手,她笑稱:「有被感召的感覺。」

攝影/賴建宏

劉宗瑀也因為擔任外科醫生,在診間看過各種五花八門的案例,也碰過不少趣事。例如曾醫治過被拜拜大豬公壓傷的大嬸婆、被虎鯨咬傷的少年仔,還有被「屁股」害到差點鬼門關走一遭的離奇事件。此外,因曾擔任高雄長庚醫院肝臟移植團隊一員,劉宗瑀自然也經手過不少器官移植的案例,對於器官捐贈與移植議題有相當深刻的體會。

器官移植 與時間賽跑

器官捐贈是一門學問,在進行器官捐贈與移植的過程中,需要龐大的醫療團隊、精密儀器以及 24 小時的待命守候,只有醫學中心以上等級的醫院,才 有能力進行器捐摘取或移植手術。劉宗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平常進行手術時,在開刀房裡可以聽到代表病人心跳的蜂鳴器發出的滴滴聲,但是在進行捐贈者器官摘取手術時,手術房內總是寧靜得嚇人。」

因為人死亡時,身體器官機能開始消退,為了與時間賽跑,只要當天有「Donor」,醫院就必須大陣仗應對,通知所有休假人員回到醫院,整個開刀房 會湧入各科醫師,如同車輪戰一般徹夜上場摘取器官,從最容易壞死的心臟、肝臟,一路到腎臟,最後才是比較耐久的眼角膜與骨骼。開完刀後,醫師們會細心在器官部位放上相同形狀的卡片,在摘取骨骼處放入木條,象徵性的「全屍」,最後再全部縫合,完成器官摘取手術。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時最好是在清醒時的自主決定,且必須要告知家人。

透過器官捐贈幫助他人存活,是一種延續奉獻的大愛,讓生命價值更具意義。

而這些摘取下來的器官,也會立刻以高鐵、救護車等最快的方式,運送到受贈者等待的醫院。對必須與親人死別的親屬來說,生命以死亡終結;對焦急等待器官捐贈的病人與家屬來說,卻是重獲新生。

器捐奇蹟 讓病患重獲新生

在器官勸募的過程中,牽涉許多道德倫理與規範。台灣的醫療團隊在器官移植制度方面,已經建立起公開透明的器官捐贈登錄,要摘取器官前,也有相當嚴謹的法定腦死判定程序,避免錯判或造成不幸。

對於器官捐贈,身為女外科醫師,同樣也是為人母的劉宗瑀也不免感性地說:「不管是家屬有意願捐贈,或是等到大愛器捐的病患,都非常幸運。」劉宗瑀親眼看過許多受贈者因為器官移植而重獲新生。換肝病人在移植前,皮膚呈現草綠色,大腹便便,臉頰凹陷,彷彿飢餓的難民。換肝之後整個人煥然一新,半年後就重拾健康人生,變得圓潤白胖,真的應驗了廣告詞:「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

一位酒促小姐曾經因為工作的關係,喝酒喝到肝臟出現病變,直到一次醉倒在自己嘔吐物中,她的兒子哭喊並握著她的手:「媽媽不要死!」酒促小姐才痛下決心接受肝臟移植手術。換肝後也轉換跑道,成為一名烘焙師傅。

另一個感人案例是,一位年輕人車禍腦死,媽媽哭乾了眼淚,一開始沒有辦法接受兒子離去,到最後好不容易願意放手,念頭一轉:「如果兒子無法存活,他的其他部位還是可以在別人的身上活下去。」媽媽把對兒子的思念與愛,轉化成更為崇高的大愛,以另一種形式延續他的生命,造福更多人。

違逆自然法則 延續他人生命

目看過太多生死,劉宗瑀非常肯定器官捐贈的正面意義。「器官捐贈是醫療唯一能夠做到在人體上不同於自然法則的新篇章。」劉宗瑀以醫師角度看器官捐贈,認為所有的醫療都順應自然法則,可是器官捐贈移植是唯一一種把舊的東西拿走,放入新的東西的概念,需要強大的團隊與強大的信念,「是可以讓生命持續進行的感動。」

當醫療儀器的心跳指數變成一直線,生命並沒有真正歸零。即使在醫院裡,對待捐贈者與一般病人的醫療程序也會不同,醫師們會盡最大能力保護器官,讓器官捐贈後續可以支持更多人的生命,仍能串連起更多生命的火花。

幫助下一個人 讓死亡更有意義

目前,台灣的器官捐贈觀念仍有待導正與推廣。劉宗瑀呼籲,如果有意願在生前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務必要告知家屬,且最好在清醒時自主決定。另外,在醫療臨床上到底要不要急救?急救到底要不要插管?要不要使用強心劑、點滴?要不要施行CPR ?這些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情況,也可以事前確認,只要事前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不施行維生醫療同意書」等就可以為自己做決定,避免醫療糾紛。

如果擔心器捐後外型有太大的變化,劉宗瑀建議可以捐贈眼角膜,「眼角膜」也能令生命終結得有意義。最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器官捐贈端視個人意願,簽署完器捐同意書後,任何時候都是可以反悔的。「未知生,焉知死。」死就是零,如果我們能深刻體悟,就會更珍惜「生」。劉宗瑀說,器官捐贈移植是在歸零以後,還可以延續生命的一種奇蹟,它不讓你成為那個零,而是讓你有機會延續別人的生命。

攝影/賴建宏

專欄簡介_植愛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登錄中心由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於2002年成立以來,長期致力於提升國人器官捐贈率,包括建置器官移植配對資料庫,推動在健保卡上加註個人器官捐贈意願,並結合器官勸募機構和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支持力量,透過關懷、刊物、活動等方式,更多元的加強器官捐贈勸募工作的深度及廣度。


植愛

器官捐贈登錄中心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登錄中心由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於2002年成立以來,長期致力於提升國人器官捐贈率,包括建置器官移植配對資料庫,推動在健保卡上加註個人器官捐贈意願,並結合器官勸募機構和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支持力量,透過關懷、刊物、活動等方式,更多元的加強器官捐贈勸募工作的深度及廣度。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