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體操會不會長不高?」台北世大運醫師破解:一般人對體操運動的常見迷思
在這些激烈的競爭中,各位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場呢?就我個人來說是競技體操的李智凱,個人鞍馬項目完美落地摘金的那一刻。這主要是因最近為了準備一堂較為專業的「體操專項運動傷害」課程,曾尋求智凱、智凱的防護員王瑞翔,以及阿信教練的協助,而有了些個人情感的緣故。而同時,我也想趁這波熱潮,將該堂課程中「關於體操運動的常見迷思」的部分內容,分享給大家。
想讓孩子文武雙全?體操訓練有助替未來奠基!
體操給一般人印象多半是一項高難度競技運動,學習難度高且不易親近。在台灣,我們甚至沒什麼機會碰到朋友說自己學過體操。然而在許多運動風氣較盛的國家,有許多家長會選擇讓小朋友學習兒童體操。因為體操是全身性的訓練,除了訓練基礎肌(耐)力、平衡感與柔軟度,更可提升小朋友的反應能力、手腳協調能力。這些都能替未來學習其他運動項目奠定良好條件,最起碼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的身體,減少運動傷害的產生。
看起來很好,但是許多家長往往有一個心理疙瘩:「學體操會不會長不高?」先說結論,從目前所得到得資料來看,關於「體操選手的生長發育相關現象」,與其說是體操訓練所造成,更像是整個系統主動或被動篩選的結果。而這樣的篩選可能來自於教練、家長,甚至選手本身。
體操選手身高偏矮?資料顯示極可能來自人為篩選或自然淘汰
資料顯示,成功的體操選手身高確實偏矮,然而若進一步追究,我們會發現這可能是有家庭傾向的。1995年就有研究指出:相對於其他項目,體操選手的「目標身高」偏矮。目標身高基本上是個由父母身高所決定的預測值,由此可知體操選手的家長通常身高也偏矮,這中間必然存在著自然或人為的篩選。前面提過,篩選可能來自教練、家長、選手三方,怎麼說呢?
我們訪問過國內專業教練,得到的答案是:「體操本身就是個身高太高反而不利的運動,所以通常教練在選才、育才時就會注意相關問題。有興趣當然還是要讓人家練,但是太高的除非有天分,能在單一分項中有特殊表現,不然全能的部分通常成績不會太好。」
這雖然是一個主觀的答案,但我們也確實能在客觀資訊中看出端倪。依據國際奧會出版品,有資料顯示:「現役選手」與「中途放棄者」之間,身高有明顯差異。這是選手自我篩選的部分。同時,也有研究指出:家長傾向讓孩子參與自己曾投入過的運動項目。在體操有良好表現的家長(通常身高較矮),可能傾向讓孩子投入體操,這是家長部分的篩選。
延遲多有家族傾向,認同體操好處不需因生長發育問題裹足不前
到此為止,不知大家是否可以理解為什麼說「學體操會長不高」的印象,與其說是體操訓練所造成,更像是體系中教練、家長、選手三方主動、被動篩選的結果了呢?其實,確實有些研究指出:體操選手較難達到「目標身高」。所幸經由長期的追蹤發現,雖然青春期可能落後,但在成年前會趕上。因此,就像是女性體操選手的初經延遲,被歸因於與母親有相同傾向一樣,體操選手的生長延遲,很可能仍是家族遺傳的結果。
總而言之,若您喜歡體操或者希望孩子文武雙全,認同(兒童)體操對於肌(耐)力、平衡感、柔軟度、反應能力、手腳協調能力的幫助,以及進階運動訓練、日常生活傷害防護的好處,別再因為擔心體操訓練影響孩子的身高而裹足不前,現在就行動吧!
聯新運動醫學中心,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整合性的醫療團隊服務,幫助您達到最佳的運動表現。 結合專科醫師群與國際級運動教練、運動傷害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運動心理訓練師與營養師團隊,大多數都擁有豐富國家代表隊隨隊服務經驗,以堅強陣容提供最專業運動醫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