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師:致蔡英文總統,借鏡日本,訂定台灣「失智症政策」的7項建議
人口老化,失智海嘯來襲,目前台灣估計有超過26萬名失智人口,預估未來平均1年會增加1萬人。世界各國紛紛擬定失智症國家政策,以舉國之力來面對這個21世紀最嚴峻的公衛與社福課題。
台灣在2013年也制定了首部「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等於是台灣的失智症國家政策,如今4年過去,失智症防治與照顧工作依然千頭萬緒,亟待整合、聚焦與升級,因此蔡英文總統日前在接見國際失智症協會主席時表示,台灣在年底將會推出新版的失智症政策綱領。
新版的失智症政策綱領該怎麼訂,才能切合台灣未來需求?日本在兩年前推出的「失智症政策推展總合戰略」,值得台灣參考。
一、失智症的宣導與教育:在疾病宣導上必須透過「陸海空總動員」(社區、媒體、網路),針對不同族群分頭進行衛教,才能擴展成效。失智症志工不只是照顧小尖兵,更是最好的宣導人員,日本目前有9百萬失智症志工,但台灣還沒正式大規模招募,必須儘早展開。此外,務必將失智症納入學校教育的一部分,讓所有人獲得相關基本知識。
二、失智症的醫療與照顧:在醫療方面,台灣健保可提供普及又低廉的失智症診斷與治療,但相關專業教育仍須持續推展,讓更多醫療人員能提供夠好的醫療服務。在照顧方面,目前「長照2.0」已將失智症納入服務範圍,但服務項目、財源與專業程度仍然不夠,比如失智症的專門治療活動、團體家屋與機構照顧等,仍未獲重視,未來應予補強。還有,目前政府又在各縣市成立了失智症共照中心,如何與「長照2.0」銜接,須進一步整合。完整的失智症醫療與照顧應涵蓋底下這幾個層面。
1. 以患者為中心的的醫療與長照
2. 失智症的預防
3. 早期診断與早期介入
4. 失智症的行為與心理症狀(BPSD)的處理
5. 失智患者的生活照顧
6. 末期失智症的醫療與照顧
7. 醫療與長照的攜手共進
三、早發型失智症的重視:失智症一般好發於65歲以上老年人,如果發病年齡低於65歲,就稱為早發型失智症。早發型失智症的特點在於,可能是比較不普遍的失智症類型,比如額顳葉型失智症,而且對患者與家屬的衝擊也比較大,必須投以對等的醫療與照顧資源。
四、失智症照顧者的支持:家庭是大多數失智患者的照顧樞紐,主要照顧者也大多是家屬,然而光靠家屬獨自照顧,絕對會累垮,因此一定要從旁給予協助。失智症的家屬支持包括照顧技巧的教導、家屬之間的溝通與協調,以及專業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都需要投入充足的人力與資源。
五、建構涵蓋失智症在內的高齡友善社區:失智長者走失、路倒、偷竊、吃東西不付錢、干擾鄰里,甚至攻擊別人的新聞,三天兩頭就會出現,代表失智患者越來越多,不只家屬必須面對照顧問題,所有社區居民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失智患者,因此必須將社區打造成一個可以讓失智患者在其中安全生活,也能讓家屬可以安心照顧,而且不會妨礙其他居民生活品質的失智樂園。
六、失智症的研究:台灣有越來越多學者投入失智症的基礎研究,也在國際期刊發表重量級論文,也有藥廠與醫療機構投入新藥研發,都值得政府鼓勵。此外,失智患者的症狀表現與照顧需求,與成長過程、生活習慣與社會文化背景有很大關聯,比如懷舊治療,必須利用患者的古早記憶來設計活動,但台灣年輕人對台語、客語與原住民語等語言,普遍不能流暢使用,也對台灣的歷史文化認識不足,需要政府培植更多這方面的照顧人才。
七、重視失智症家屬的觀點:家屬是最了解失智患者,也是受到疾病衝擊最大的人,因此,任何失智症政策的推展,必須將家屬的意見納入考慮,並以家屬的滿意度做為施政參考。
精神科醫師,《壹週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
看透台灣—沈政男的時事MRI
查看全部沈政男 醫師
1968年生,台中市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現任《壹週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擅長以多重視角評論時事,剖析台灣社會。
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hetimerover
部落格:http://blog.udn.com/thegloberover/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