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腫瘤科醫師:不要妄想跟「癌細胞」和平共處,對付癌症就是要斬草除根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撰文者: 陳稚華2017-09-29

攝影:張家毓

「大家都想看有錢人、看大官,但我要看別人不看的病人。」衛福部彰化醫院厚生腫瘤中心主任賴易成這麼說。

彰化縣,台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人口多達120萬,是台灣第一大縣。但在這裡,一間國家級單位的醫院,它的「主要客源」卻不是高官、有頭有臉的大人物,而是以老年人、外籍新娘、低收入戶、窮到幾乎快放棄治療的病人為主。

根據衛福部統計,從民國83年到103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連續20年蟬聯第一。當癌症奪走許多人性命時,是什麼醫師能在從醫33年中,讓無數個病患延長壽命、讓鼻咽癌第四期患者20年後仍狀況良好、並獲得《良醫健康網》近4萬名網友票選「腫瘤科」第一名好醫師的評價?

又是什麼原因,讓他放棄即將到手的台北一級醫學中心主任職位,來到他口中的「鄉下」醫院、專看這些「沒人想看」的病人?

放棄台北醫學中心主任,到鄉下區域醫院
「為了爸媽,我無怨無悔...」

其實,賴易成並不是一開始就在這間「鄉下」醫院。民國76年退伍後,賴易成來到台北馬偕,從住院醫師開始做起,一路當到主治醫師。

「當時本來有機會接馬偕醫學中心的主任,可是爸媽年紀漸漸大了、身體沒那麼好,我覺得應該回中部照顧他們......也是無怨無悔啦!」

民國86年,賴易成離開台北馬偕來到中部,先後擔任了光田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衛生署癌症防治中心負責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癌症臨床合作組織委員、及衛福部台中醫院厚生腫瘤中心主任,民國96年,來到衛福部彰化醫院。

不讓病人自費,卻「自費」幫病人付車資
被忽略的一群:外籍新娘、老農...「我不會放棄他們!」

「這裡的病人跟台北很不一樣,」因為人口老化,大多老年人的兒孫都到外地工作、讀書,一兩個月才返鄉一次;此外,外籍配偶、高離婚率、僅靠老農津貼和低收入戶補助,這些被忽略的一群,也是賴易成門診中的常客。

曾有一名皮膚癌女病患,住在醫院附近,騎摩托車約5~10分鐘就能到,但在定期治療過程中卻常常缺席,「她跟我說,騎摩托車來的油錢......有點困難。她只有靠老人年金過活,這裡很多這種病人...」為了讓女病患完整接受治療,賴易成幫她付了治療期間的所有車資。

還有一名64歲、口腔癌第四期的施先生,他在醫療上的花費,超出低收入戶加老農津貼的補助,「這邊的治療是每週一到五都要過來,他當時有點想放棄治療,因為付完醫藥費,已經沒錢付車費了......他姐姐甚至不願意讓他開刀,因為他們沒錢負擔開刀費用和看護費。」於是,一年又三個月的治療期間,來回的計程車費全都由賴易成包下。

「在台北待了十幾年,覺得這裡真的比較弱勢。小孩不在身邊、只剩下老的在這、交通又不便、普遍經濟水平都不是很好。」賴易成深感城鄉之間的差距,「所以在這裡,我從不會介紹『自費』的藥給病人...說不出口啦!」但賴易成從沒想過要放棄任何一個病人,遇到病患已經自我放棄的狀態,賴易成會告訴他們:「你要這麼早就投降了?我都還沒有放棄你!」

因媽媽罹癌,更能體會「視病猶親」真諦
面對癌症病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是...

為什麼賴易成願意把病人當作家人一樣盡力照顧,就算自掏腰包也在所不惜?

「我媽媽就是膀胱癌走掉的.....」想起這段往事,賴易成聲音沈澱了下來。「記得那天剛好是清明節,她說她尿紅紅的,我去看,心裡覺得不對勁,趕快安排檢查,幸好還沒侵犯到很深的地方;但它會有多發性的問題,今天在這個地方、明天在那個地方.....」賴易成提到,當時發現的時候,只有第一期。

「她有給泌尿外科醫師開刀刮除,其實那時候都很小心,但遇到多發性狀況、一直復發,加上我媽媽又有糖尿病,糖尿病人很容易感染......最後她走掉是因為糖尿病引起的一個感染。」賴易成回憶著。

1
2
單頁閱讀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在《良醫健康網》25個科別中,網友評價最高的各科醫師,這些醫師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在4千多位醫師中脫穎而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的故事。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