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直腸癌,一定要切除肛門嗎?第一名大腸直腸外科醫師:2種人做「人工肛門」更好照顧
攝影:陳兆瑜
一般人得知罹癌時,已是青天霹靂,但直腸癌病人還要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可不可以保留肛門」?
「我的父母親不幸罹患大腸癌,都是陳醫師從鬼門關救回來的!也有親戚被其他醫師誤診說得做人工肛門,還好找陳醫師作檢查,確認是大腸癌,但並不需要做人工肛門。在陳醫師的手術後,身體很快就復元...」網友李小姐這麼感謝幫她父母保留肛門的陳醫師。
這位陳醫師是陳宗明,現任花蓮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從醫26年來開過2千多台手術,並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名網友票選中,獲得「大腸直腸外科」第一名好醫師的評價。
陳宗明解釋,不能保留肛門,意思是要將本來的肛門切掉,然後在肚皮上做一個新肛門(人工肛門),這不是一般人馬上就可以接受的狀況,所以許多病人、家屬遲遲無法決定,一拖再拖,甚至延誤病情及治療時機。已故藝人豬哥亮發現罹患大腸癌時,就曾一度拒絕開刀,因病灶接近肛門,切除手術後,必須做人工肛門、屎袋,豬哥亮覺得這樣活著沒有尊嚴,因此一直不肯接受手術。到底什麼狀況下需要做「人工肛門」呢?
首先要了解身體構造,直腸跟肛門是連在一起的,肛門上去就是直腸,而直腸約15公分長,腫瘤若長在直腸離肛門較遠處,就沒有肛門保留不保留的問題。
「一般而言,只要癌症還沒侵犯到肛門括約肌,肛門就可以保留;反之,當癌症侵犯肛門括約肌時,肛門就不能保留。至於有沒有侵犯肛門,可用肛門指診、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來診斷。」當癌症腫瘤離肛門很近,但肛門括約肌未被侵犯時,陳宗明還是建議,必須考慮切除肛門,因為此時即使保留肛門,直腸卻幾乎要完全切掉。 若把直腸切除會有什麼影響呢?因為糞便在直腸中,等累積到一定的量時,才會排空;如果把直腸全切了,大腸沒有儲存糞便的功能,結果就會造成頻便、裡急後重(有便意,但解不出來)、大便解不乾淨等症狀,學術上稱為「直腸低前位切除症候群」。一般人無法想像這些症狀的痛苦,經歷過的人如果有機會再選擇一次,可能就不會像之前堅持要保留肛門。
陳宗明建議下列病患,人工肛門反而較好照顧: 一、長期臥床病人:可固定一段時間處理人工肛門袋,比一直換尿布及擦屁股容易。 二、行動不便的老人:有人工肛門袋,糞便隔天早上再清,如此可一覺到天亮,也避免上廁所摔倒。保留肛門的患者,可能因頻便而半夜常常起來上廁所,影響睡眠品質。
「另一種比較人性化的做法是,保留肛門,但還是做人工肛門,讓糞便由此處排出,這樣能避免『直腸低前位切除症候群』的困擾,也顧全老人家怕『沒屁股』的尷尬狀況。」最後陳宗明也提醒,瞭解以上狀況後,還是得跟醫師做進一步的溝通,如此一來大部分的直腸癌病人,仍可以過著多采多姿的人生。
(諮詢專家:陳宗明醫師)
延伸閱讀
「對不起,我太認真了...」一封寫給家屬的道歉信》第一名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的沉痛控訴
拯救病人免於終生尿失禁!第一名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我絕不為多賺一台刀的「業績」而傷害病人
經歷:台大醫檢暨生物技術系、成大學士後醫學系、台大醫院外科部總醫師、和信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台東基督教醫院一般外科主任 現職:花蓮慈濟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專長:大腸直腸癌手術、各式腸造瘻手術、痔瘡、肛門瘻管、肛周膿瘍、肛裂及各種肛門手術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8/02/01
良醫健康網,全台唯一網友直選
超過600萬人氣響應的24專科TOP1良醫,
分享他們溫暖動人的診間故事與私房養生術。
真正的專業,是醫病入心
吸收再多醫學常識,不如認識一位好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