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累的不是身體,是腦袋!耶魯大學研究,世界菁英們默默在做的「大腦休息法」
具科學正確性的「大腦休息法」
「不論忙不忙,總是覺得累。」
「再怎麼休息,睡得再多,不知為何就還是很倦怠。」
「注意力無法持續,有的沒有的想很多。」
這樣的人,累的不是身體,是腦袋。
大部分人都以為「休息=讓身體休息」。
睡得飽飽的、在渡假村裡悠閒地渡假、好好地泡一泡溫泉……當然,像這樣讓身體休息確實也很重要。
但有些疲勞是無法因此恢復的,那就是所謂─腦的疲勞。
腦部的疲勞和肉體上的疲勞具有根本性的差異,再怎麼讓身體休息,大腦的疲勞還是會在不知不覺中不斷累積。
而大腦的疲勞一旦慢性化地持續累積下去,人在各方面的表現便會越來越差,甚至可能導致所謂的心理疾病。
人們正在摸索「科學化的大腦療癒法」
我在位於美國洛杉磯南灣的精神醫療診所「TransHope Medical」擔任院長。其實,在洛杉磯開業的日本人精神科醫師,只有我一個。診所開業至今已約莫6年,我面對了此地區居民的各種心理問題。
然而,現在美國的精神醫療正在大幅改變。例如:藥物治療。這在日本還相當普遍,但在美國則傾向於盡量避免。而形成此背景環境,是所謂大腦科學療法的發展,亦即將人腦視為某一器官來直接予以治療。以最先進的腦部科學研究成果為基礎之穿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簡稱TMS)治療等技術的不斷革新,讓心理問題的改善有機會不再必須倚靠有副作用的藥物。
此外,在心理諮商領域,也出現了包含冥想在內的所謂第三代認知行為療法等最新趨勢。
而說到冥想,它和單純的放鬆是有根本性的差異。目前腦科學亦有涉足此領域,因為冥想已被證明確實能為人腦帶來好的變化。
曾於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研究先進腦部科學的我,也在自己的診所引進了TMS磁刺激治療,以及冥想的治療法。
在本書中,我主要想介紹的是後者。雖然TMS磁刺激治療也很有前景,今後可望在日本逐漸普及,但基本上它依舊處於發展階段。而冥想除了簡單方便外,從最新的研究動向可知,其效果也是相當值得期待的。
就算你「什麼都不做」,腦袋還是會累
一聽到「冥想」這兩個字,大家心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奇怪的想像。
應該也有人會覺得「有需要這麼麻煩嗎?什麼都不想地發個呆,腦袋不就可以休息了嗎?」 不幸的是,不管你怎麼悠哉地浪費時間,你的腦袋都無法因此獲得休息,甚至還可能會持續消耗能量。
常聽人說,腦是個重量不過佔體重2%左右,但所消耗的能量卻佔了人體總消耗能量20 %的「大胃王」。而且大腦所消耗的這些能量,大半都用於所謂的預設模式網絡(DMN, Default Mode - Network),也就是所謂的「大腦暗能量」。
所謂的DMN,是指由內側前額葉皮質、後扣帶皮層、楔前葉、頂葉頂下葉等所構成的腦內網絡,會在大腦未進行有意識的活動時執行基本運作。把它想像成汽車的怠速狀態,或許會比較容易理解。
我從以前開始就一直對這種腦部活動很有興趣, 雖說最後選擇了耶魯, 但其實我也曾經前往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拜訪DMN的發現者─馬庫斯.賴希勒(Marcus Raichle)。
據說,DMN竟佔了大腦能量消耗的60〜80%。
也就是說,即使是發呆,只要DMN持續過度運作,腦袋就會越來越累。「明明發了一天的呆,卻還是沒能消除疲勞」的人,有可能就是DMN過度運作的關係。
換言之,除非建立可抑制DMN運作的大腦結構,否則,你將永遠都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
事實上,所謂的疲勞感本身就是一種腦部現象。亦即腦部的疲勞會優先於肉體上的疲勞,將「好累」的感覺帶進你心裡。
故就此意義而言,學會「大腦休息法」正是提升個人注意力及表現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