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不夠力,下半身就容易腫!心臟權威魏崢:這種浮腫是心臟衰竭的求救訊號
人體全身的血液循環,是靠著心臟這個「幫浦」不斷的收縮、舒張,將帶有氧氣及養分的血液輸送到四肢,但是有沒有人想過血液怎麼從下肢流回心臟呢?下肢是身體距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要抵抗地心引力往上流回心臟是何等困難的事情,若上去的速度比不上下來的速度,血液就會堆積在下肢,造成浮腫的現象。下肢浮腫的原因有三種:
1、負責血液回流的靜脈堵塞。
2、心臟衰竭:腎臟的血流量不足,導致排尿減少,水分累積在身體內。
3、腎臟衰竭:腎臟本身的疾病造成排尿量不足,導致水分累積在身體內,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所引起的下肢水腫
瓣膜因扮演著心臟的腔室 (心房與心室)間門閥的角色,讓血液循環能正常的向單一方向流動,而每次正常搏動的心臟,大約可打出70毫升左右的血流量,一旦這開闔的功能異常(例如主動脈閉鎖不全),會導致部分血液又回流至心臟原來的腔室。
比如打出去70毫升血液,又回流30毫升到心臟,真正打出去的血液量就只有40毫升。當這主管全身機能的「幫浦」無法供應足夠血液循環時,腎臟的血流量不足,導致排尿減少,水分累積在身體內,由於下肢是最低的位置,所以腫得會比較厲害。
如果沒有施予適當的治療,血液循環不足,便會影響身體各個器官組織運作及代謝,水分累積在身體內的結果,是一種惡性循環,造成心臟更大的負擔。
心臟病常服藥物,也有造成水腫的可能性
舉例來說:
用於關節炎或痛風的止痛藥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能會引起鈉及水分滯留而產生水腫,心衰竭病人要小心是否會讓症狀加劇。
用於降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
(如脈優Norvasc、冠達悅Adalat OROS),因擴張周邊血管而可能造成水腫,副作用通常並不嚴重,介於輕至中度,不到1%病人因此須停藥。副作用發生的機率與劑量有關,當藥品劑量越高越容易發生。
糖尿病患者使用TZDs類降血糖藥
(如梵帝雅Avandia、愛妥糖Actos),可能會引起水腫,進而惡化心衰竭。此類口服降血糖藥不建議用於心臟衰竭狀態第3級或第4級的病人。服藥過程中若出現快速的體重增加、呼吸困難及水腫等等,應立即回診告知醫師,調整藥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