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常見「脂肪肝」 醫師教正確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8歲的郭姓病人患高血壓及第二型糖尿病,雖然定期服藥控制,近半年來抽血報告發現肝功能指數中的GPT數值異常且常倦怠。胃腸肝膽科醫師發現,病人體重一年內上升10公斤,平常的血糖藥物也沒有規則服用。腹部超音波診斷為嚴重性脂肪肝,肝臟切片檢查確診為脂肪性肝炎(NASH)。
造成脂肪肝原因眾多 C型肝炎、酗酒皆為原因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寶寶說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在亞洲國家如台灣、東南亞國家、韓國、日本及中國發生率逐年上升,為約15至45%。脂肪肝是俗稱「肝包油」,在健康檢查中最常被腹部超音波掃描發現的異常影像的項目。正常的肝臟約有3至5%重量的脂肪,當脂肪超過5%以上或組織切片30%以上的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即稱為「脂肪肝」。
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C型肝炎最相關)、酗酒、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壓、藥物、內分泌異常、急性妊娠性脂肪肝等疾病。若將病毒性肝炎及酒癮排除,因其他代謝因子引起的脂肪肝,通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大多數脂肪肝病人沒有明顯症狀,部分病人可能容易疲倦、全身倦怠、噁心、嘔吐、右上腹部不適、腹脹等,少數病人可能發現肝功能異常。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嚴重恐導致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可分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未有肝細胞損傷,演變成肝硬化或肝衰竭危險性較低;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為已造成肝細胞損傷,可能造成肝硬化或肝衰竭甚至演變成肝癌。
近幾年研究顯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族群中約8、9成的病人都是肝臟脂肪堆積,對於肝臟的影響不大。但10%脂肪肝病人會合併發炎甚至壞死,也就是脂肪肝炎。這些病人的肝臟會由肝纖維化慢慢進展成肝硬化,0.5%機率發生肝癌。
飲食、運動、作息調整 有助改善脂肪肝
脂肪肝的治療著重於控制體重、血糖及血脂肪,適度運動、營養師指導的飲食、調整生活習慣非常重要。減重進度是每週約0.5至1公斤,適度減少7%至10%體重,即可改善肝功能和脂肪肝程度。由於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有發展成導致肝硬化及肝癌的機率,有脂肪肝病人都應適當控制體重,並定期檢查肝功能、α-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早期發現肝硬化及肝癌,以便及早治療。
林寶寶醫師提醒,飲食控制和減重在脂肪肝病人固然重要,但某些減肥藥物可能會造成肝臟及心臟的負擔,使用此類藥物前請先諮詢專科醫師。減重不可過於快速,快速減重會造成不良代謝變化以及引起脂肪溶解釋出游離脂肪酸,對肝臟造成更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