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時需放物進嘴?急救5字訣才正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癲癇俗稱羊癲瘋,古代對癲癇不夠瞭解,往往與鬼神附身、靈魂出竅、失心瘋等牽扯。病人除了受疾病痛苦外,還會受到社會的誤解與歧視,因而產生避開人群的自卑心理,影響正常人際發展。最近幾十年來因為醫學進步,才確認癲癇是腦部電位活動異常變化導致。
絕大多數癲癇 與腦部病變有關
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南丞說明,癲癇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症狀。只要大腦皮質受到傷害或功能異常,導致腦部神經細胞異常放電,產生反覆性抽蓄。任何大腦皮質(額葉、頂葉、顳葉及枕葉)異常放電都有可能發作,症狀依據放電部位不同,不是一般認為的全身抖動才是癲癇。
導致癲癇的原因很多,任何導致腦皮質傷害的狀況都可以導致癲癇,稱為症狀性癲癇。常見病因包括生產造成腦部損傷、發炎性疾病(腦炎、腦膜炎)、頭部外傷、腦部腫瘤、腦膿瘍、腦血管疾病(腦中風、腦血管畸形)、腦部退化性疾病、遺傳性腦部病變、代謝障礙(缺氧、電解質不平衡)、內分泌障礙(低血糖)等。絕大多數病人都與腦部病變有關。
癲癇急救5字訣 移、勿、側、陪、送
遇到身邊家人或朋友癲癇發作,不要慌張,正確急救觀念及5字口訣:「移」到安全處、「勿」塞硬物入口、「側」放病人頭部、「陪」伴至清醒、「送」醫治療。過去許多人誤以為癲癇發作時一定要拿東西放入口中,避免病人咬舌,是錯誤的觀念。只要將附近危險物品移開,頭臉側放讓口水及分泌物流出避免吸入,再緊急就醫治療,才是最好的急救策略。
癲癇發作一次1至3分鐘,很少超過5分鐘。確立癲癇診斷後,必須控制癲癇及矯正其他引發癲癇的原因。除了規律服用醫師調配的抗癲癇藥物,也需要(1)均衡飲食、(2)作息正常、(3)避免刺激性物質及活動、(4)避免瞬間大量喝水、(5)規律運動(先請教主治醫師)、(6)避免在發作時會對病人或別人造成危險的事、(7)注意藥物交互作用、(8)觀察藥物副作用及過敏、(9)忌突然停藥、(10)不迷信偏方。
陳南丞醫師表示,隨著醫療進步,癲癇痊癒率提高。患有癲癇症一樣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結婚、生子都不受影響。請不要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癲癇病人,更不要排斥,應該瞭解什麼是癲癇與癲癇發作,進而接納並給他們公平生活競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