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節食而變老!給40歲後的養生之道:「微胖」的人最長壽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和田秀樹2018-05-16
「代謝症候群」信仰是全國性的謬誤

如同過去以來就有的「中年肥胖」一詞,有很多思秋期世代十分注意飲食。

而且,這幾年「代謝症候群」一詞攻陷天下,由於一般都說中老年男性兩人中就有一人是「代謝症候群後備軍」,因此不只為了外表也為了健康,覺得「瘦一點應該比較好吧」的人數飆增。

其實原本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並不是單純指過胖人士。

代謝症候群的標準廣受討論、也有許多人提出問題,今年的基準是「男性腰圍超過85公分以上,女性90公分以上」,以及以下三項目中有兩項目符合則屬於代謝症候群。

●血壓……收縮壓130mm以上,或舒張壓85mm以上
●血糖……空腹狀態下血糖值高於110mg/dL
●血脂異常……中性脂肪高於14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於40mg/dL

越肥胖的人,在這些數值上就更容易出現異常,因此腰圍被當作其中一個標準。 那麼,為何代謝症候群是危險的呢?厚生勞動省的網頁上有這麼一段話。

「日本人的三大死因是癌症、心臟病、腦中風,其中造成心臟病與腦中風這兩種疾病的主因都是動脈硬化。

一旦得了代謝症候群,即使目前階段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有一小段距離,這些病都是以內臟脂肪型肥胖為根基,會多個同時發生,因此會加快動脈硬化,進而快速招來心臟病或腦中風等攸關性命的病症。」

換句話說,一旦得了代謝症候群,心臟病或腦中風的風險就會提高。

因此,代謝症候群防止對策被當作國家政策來實施,一般普遍也將「太胖會早死」當作常識。

然而,「究竟這是正確的嗎」,這就是我在此向各位提起的原因。

事實上,有一個顛覆觀念的統計數據已經出爐。

這是2009年由厚生勞動省發表的「不同體型者的平均壽命」,以宮城縣40歲以上約5萬名的居民為對象,歷時12年調查出來的結果。

結果顯示,平均剩餘壽命最長的居然是40歲時「稍胖」的人。第二長壽的是「普通」體型的人。而「肥胖」與「瘦」之中,「肥胖」者多活了高達4到5年。

由代謝症候群對策來想的話,當然會使人誤認為「瘦」的壽命較長,但相當意外的是最早去世的居然是「瘦」的人。這樣來看完全不能說是「太胖會早死」。

話雖如此,過胖會導致心臟病、腦中風或糖尿病風險提高是事實。然而,為何會出現這種結果呢?

這是由於。死於心臟病或腦中風的日本人的比例以整體來看正在減少。

1981年之後,日本人的死因之首變成是「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1950年代到1980年代之間,腦血管疾病是壓倒性的日本人死因之首,然而數字不斷下降,如今癌症的死亡人數比死於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的總和人數還多。

由於癌症不是肥胖者就容易罹患的疾病,因此若要降低日本人整體的死亡率,針對代謝症候群的解決方式幾乎是沒有意義的。

—「微胖」的人最長壽

人會因為節食而變老

日本人平均壽命延長、整體都變得年輕,我認為一方面很大原因是營養狀況的改善,不過要是搭上代謝症候群信仰、不經思考就開始節食等,恐怕又會倒退回「蒼老的日本人」。

本來,要保持青春的話,必須將身體維持在能夠分泌性荷爾蒙的狀態。然而,如果減少攝取蛋白質或膽固醇等製造荷爾蒙的原料,就會變成自己舉足踏入年老。

另外若蛋白質不足,不但會容易掉頭髮,肌膚也會逐漸變得粗糙,就美容方面來說也不樂見。

而事實上,雖說日本人的飲食逐漸歐美化,不過實際狀況則是肉類的攝取量仍比歐美人士少。

歐美人士一天攝取的肉類平均300公克。然而日本人的平均值卻僅有80公克左右。

在歐美因一般肉類攝取過量,因此推行一天攝取量減少至150到200公克的運動至今,要是日本也跟進模仿減量的話,營養狀況就會變得和戰後窮困時期幾乎沒兩樣。

也就是說若相信日本普遍說法,從思秋期開始節食的話,不僅會由於節制而降低生活品質(QOL),恐怕也會促使老化,而且還可能縮短壽命。

依我認為,即便將體格不同這點納入考量,日本人仍必須要增加肉類攝取量達一天120至150公克。

實際來說,日本會強烈呼籲代謝症候群預防的重要性,其實是一群沒考慮到彼此國家飲食生活差異與死因順序的不用功醫生向歐美「現學現賣」的結果。

會這麼說是因為歐美與日本不同,幾乎所有國家如今心臟疾病仍高居死因之首。

在這樣的國家當然會注重預防處理代謝症候群,然而把這個案例模型原封不動地應用在日本,其原因恐怕就是近來的「代謝症候群預防風潮」。

—肉類一天要吃120公克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