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不健康,吃再營養也沒用!防腸癌、改善菌相...肝膽胃腸科醫師眼裡:最重要的5件事

撰文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2018-09-17
最新的「腸保健康」指南為何?在台灣人最恐懼的疾病─癌症中,大腸癌已經第十度排名第一。研究資料也顯示,台灣有80%人口,有著各種大大小小的腸道疾病。如果「腸道不健康,人們可能覺得很認真地在吃,但是都沒有辦法好好吸收。」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錢政弘語重心長地說,因為腸道不健康除了可能造成自身的腸道疾病,如腸躁症、大腸癌等等,當腸道功能不佳時,也會讓消化吸收的功能變差,營養不好,輕則皮膚差、常感疲勞,重則器官受損,癌症、失智等大小疾病就會接踵而來。

腸道不健康,努力吃營養食物效果也有限

就以近年來為人所知的腸漏症為例。2012年一項研究,在受試者腸壁上噴灑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的物質,再使用內視鏡觀察,發現細胞彼此會分開,距離會拉大,證實了腸漏症的存在,也使得醫界瞭解,吃了某些特定食物會拉肚子,除了是像乳糖不耐症等身體缺乏相對應的消化酶造成,也可能是因為某些食物引起腸道發炎反應,細胞之間原本的緊密連結被拉開,同時水分與毒素就會藉機穿過腸道進入人體。

2018年的一項動物實驗,則進一步發現造成腸漏症與血糖高低有關。如果餵食老鼠高糖食物造成血糖升高,比一般血糖正常的老鼠,高血糖老鼠更容易在腸道以外,發現原本在腸道裡的細菌及其代謝產物,並造成發炎。但如果將老鼠腸壁上接受血糖訊號的接受器阻斷,就沒有腸漏的現象發生。後續人體研究也證實類似結果:當糖化血色素 (HbA1c) 偏高時,腸漏現象就比較嚴重。

腸道菌會影響你的口味

近年來的研究也發現,腸道菌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角色比想像地要吃重。例如,說起消化吸收,過去我們都會以為胃酸、胰液、膽汁等是主角,其實腸道菌也會幫助分解食物。錢政弘指出,有的腸道菌喜歡吃脂肪類食物,有些則是醣類食物,這些在檢查糖尿病或高血脂的病患腸道時,有發現這樣的傾向。

產生這樣的關連性可能是基於哪些原因?醫學界推論,除了神經系統耐受度提高外,次要的原因可能是腸道菌跟腸壁上的神經細胞有類似突觸的連結,把他們愛吃的口味的食物訊息,傳遞給我們的身體,讓我們的身體以為這種食物好好吃。因此現在有一種理論,針對像肥胖、代謝症候群、脂肪肝等病患的特定口味養成,很可能是因為一開始常吃某類型食物,讓嗜吃同類型食物的細菌在腸道裡生長茁壯,進而發出更多訊息給我們的身體,讓身體更進一步傾向去吃同類型的食物。

腸保健康,錢政弘教你5大「重中之重」

不當的飲食對腸道健康的影響,比你我想像中要大,然而這並非不可逆的過程。腸保健康的原則很多,但錢政弘在這裡提出整合近年來研究結果,其中五點務必做到的原則,對腸道健康影響甚大。這五個「重中之重」是:

❶多運動: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改善腸道菌相,並增加好的短鏈脂肪酸,幫助免疫調節及抗癌。

❷補充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腸道多種益菌的食物,因此有助益菌生長,同時也能抑制具核酸桿菌等壞菌的生長。

❸多吃發酵乳製品:例如優酪乳,本身就含有益菌,另一方面,乳製品含有豐富鈣質,可以結合膽酸,減少膽酸對腸道黏膜的毒害。

❹不吃加工肉品:過往不推薦吃加工肉品的理由,主要是高溫製程容易產生致癌物質;近來則多出較新的論據,就是加工肉品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會刺激肝臟產出更多膽酸,對腸道黏膜健康不利。最近研究顯示有膽結石或接受膽囊切除手術的病患,長期追蹤發現右側大腸癌的機率上升,這是因為吃加工肉品促使肝臟生成更多膽酸,經過腸道細菌代謝為次級膽 酸後, 造成腸黏膜病變。

❺避免負面情緒:保持正面情緒進食,可以幫助消化,推論是因為腸道菌在好心情時的代謝產物有利腸道健康。

延伸閱讀:一天一餐雞蛋減肥法,肝臟科醫師逆轉脂肪肝

專欄簡介_早安健康

早安健康
早安健康》相信,健康的方式不只是治療疾病,更多的是快樂的心境、好好生活,做得到的健康,才會在每一天產生新力量。我們相信,尊敬大自然、呼應身體的訊息,才能找到正確的療禦方式。

世界上最好的治療,都是不花錢的。睡覺、大笑、動一動、曬太陽。健康,無價!

《早安健康》的英文Everyday Health,睡眠、刷牙、洗臉、抬頭挺胸收小腹、吃在地當令食物,建立在天天的生活裡,才會是隨手就可做到的健康。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