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孩子不再有用 從6原因改善
有時候家長就是沒辦法在孩子發脾氣時使孩子平靜下來,孩子反而會愈來愈大聲,有時會吵上幾個鐘頭。原因可能在哪裡呢?
1) 孩子沒有感受到我們的同理心
在進行鏡射時,主要在於讓孩子察覺我們是真心感到同情。如果我們其實對孩子的吵鬧感到煩躁,甚至是在心裡翻著白眼,那麼孩子有可能從我們這兒感受不到真正的同情,那麼他會繼續覺得自己沒被理解,而仍舊大聲發脾氣。這個練習對大人來說並不容易!
2) 鏡射的方向錯誤
如果我們所做的鏡射是:「你在生氣!生氣!你說:餅乾,媽媽,餅乾!餅乾!」而孩子沒有平靜下來,反而哭嚎得更厲害,脾氣發得更大,那麼有可能是我們沒有正確理解孩子發怒的原因,而孩子試著用更強烈的哭泣來告訴我們這一點。
這時我們就要換個角度思考,想一想孩子發脾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這有時並不容易,因為大人往往就是無法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為什麼哭。但我們可以相信孩子生氣肯定是有理由的。要破譯出孩子生氣的原因,我們必須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下述這些原因都有可能:
●孩子想要獨自做某件事,因為爸爸或媽媽想替他做而生氣。 ●孩子想要某件東西,而媽媽不明白那是什麼,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還不夠好。 ●孩子不想做某件事,而爸媽堅持要他做。 ●孩子想要自己做某件事,但卻無法如他所願地完成。 ●孩子把某件東西拿在手裡,結果不小心弄破了。 ●孩子以為媽媽不願意給他某件東西,在他們根本還沒談起這件事之前,孩子先哭了(這種情況特別棘手)。 ●孩子以為爸媽故意做錯某件事,或是做得和孩子想要的不一樣。
關於我小孩發怒原因的這類誤會經常發生,但是我們一起經歷過的發怒情況愈多,要理解孩子發怒的原因就愈容易,因為我更加了解我的孩子了。一如在他們還是嬰兒時,我學習解讀他們哭泣的原因,現在我學習解讀孩子發怒的原因,以便在改變不了的事情上給他們支持,或是在有可能妥協時找出解決之道。
3) 孩子太累了
如果孩子太累了,那就誰都沒法再跟他溝通。這時,我們再怎麼努力去做鏡射,再怎麼費盡唇舌,孩子還是會繼續發脾氣。這時就只有一個解決辦法:把孩子抱上床,和爸爸或媽媽摟抱著入睡。
4) 父母必須充當「避雷針」的日子
孩子在滿一歲以後仍然會有跳躍式的成長,只不過其階段和間隔因人而異,因此比起在孩子一歲以前,要從中推論出規則比較難。
此外,在每個月裡總是會有一天,在這一天裡孩子從早到晚都被困在一連串的發怒情境中。要認出這種日子很容易,當孩子在早晨不像平常一樣咿咿呀呀愉快地醒來,而是一醒來就嘟嘟囔囔地抱怨。接著在刷牙時就有發了一頓脾氣,因為牙膏從管子裡擠出來的方式不對,之後他覺得他心愛的那條褲襪摸起來糟透了,無論如何不能穿,在吃早餐時則因為牛奶的顏色太白而神經崩潰,而情況就這樣一直繼續下去。如果我們成功地把孩子從一場危機當中拯救出來,孩子馬上又會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爆發下一場脾氣。有趣的是,在這種日子裡,孩子大多會提出十足荒謬的要求,或是為了他們本來很能容忍的事情而發飆。
這種日子很難忍受,因為家長覺得孩子是為了發脾氣而故意挑釁。我們猜想事情的確是這樣,因為孩子的大腦在這種日子裡重新形成網路,就像電腦在清理硬碟一樣。因此孩子覺得渾身不對勁,就像嬰兒在跳躍式成長期間一樣。而一如嬰兒,孩子的反應是更多的抱怨、哭泣和纏住大人不放。他們的合群程度也比平常降低很多。
如果孩子本來已經很能夠接受妥協,以避免爭吵,這時若有另一個孩子想拿走他們的玩具,也許他們又會打人。為了擺脫那種奇怪的感覺,孩子會不自覺地到處惹事,以求最後能得到哭著崩潰的機會。藉由哭泣,那種不舒服的感覺至少會暫時消失,而爸媽在這場情緒風暴中就充當了「避雷針」。在這種必須扮演避雷針的日子裡,父母能做的其實就只有親切地陪伴孩子,哪怕那真的很難。
試圖對孩子百依百順,讓孩子的脾氣根本不至於爆發,這樣做幫助有限。家長反而應該要平靜而堅決地堅持界線,以給孩子機會去哭泣和發怒。這種跳躍式成長和父母必須扮演避雷針的日子很少會持續超過三天。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用這個念頭來鼓勵自己勉力撐下去:這種情況很快就會過去。
5) 家長全都做對了,但孩子在連帶處理舊日的情緒
有時候會出現的情況是,鏡射起初發揮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在我們懷裡似乎漸漸平靜下來,但接著卻又突然大聲起來,仍舊繼續哭泣。這可能會使大人感到煩躁、挫折,因為他們本來已經快要化解孩子的怒氣而使孩子平靜下來。這時家長應該要了解孩子喜歡利用類似的情況去處理仍存在於他們心中的舊日傷痛。
當孩子察覺有人真心誠意地關心他們並且全心接受他們的憤怒和悲傷,他們就把此人當成安全的港口。如果此刻舊日的傷痛在他們心中浮現,是他們先前沒有能夠處理、因此仍壓在他們心上的,他們就也會為了這份傷痛而在這個安全港的臂彎裡補哭一番。此舉對於促進孩子的心理衛生極其有效,因此大人最好不要表現出拒絕,例如說:「現在夠了啦……」而是繼續給孩子安慰和支持。孩子在哭個痛快之後雖然會筋疲力盡,但也會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