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紅腫、脫屑,「異位性皮膚炎」讓她連試穿衣服都被店員白眼...醫師這樣讓她半年改善八成
一天,有位要參加地區水果公主選美比賽的妙齡女子,來到我的營養醫學門診。她說,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非常癢,所以她總是會下意識的去抓,不但皮膚紅腫難看,皮膚還會不停脫屑,害她連買衣服試穿時,都遭店員白眼。為了醫治異位性皮膚炎,她也曾服用類固醇藥物,卻因為藥物副作用而出現月亮臉,更讓她信心全失,希望我能幫助她解決多年的困擾。
為了幫助她,我建議她使用機能性益生菌、天然魚油、月見草油、胺基酸螯合鋅、維生素C以及白藜蘆醇粉內服,搭配含有神經醯胺、琉璃苣油、尿囊素等有益皮膚保養鎖濕成分的皮膚擦劑一起使用。經過半年的調整後,她整體皮膚炎的狀態明顯改善了八成,當然額外的收穫是原本已經有輕度憂鬱症、過敏性鼻炎、睡眠障礙、便祕等困擾的她,也都有了明顯進步。
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與症狀
多年前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國小二年級學生的請假條,請假原因是「皮在養」,雖然癢字寫錯了,但看了還是令人不覺莞爾。不過,在哈哈大笑之餘,各位讀者可知道,這類皮膚易癢的患者,其實在我營養醫學門診中的比例非常高,可見此過敏疾病是非常令人困擾的。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癢,到了晚上還會更加嚴重,許多患者會發癢到翻來覆去睡不著,嚴重影響生活及睡眠品質,有些患者還因此心情沮喪,罹患憂鬱症。長期搔抓的結果,皮膚還會漸漸「苔癬化」,也就是皮膚外觀會變厚、變粗,然後出現明顯龜裂的紋理,至於「越癢越抓,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更是不用多說了。
西醫經常將異位性皮膚炎(濕疹)、蕁麻疹、接觸性皮膚炎、血管水腫症通稱為過敏性皮膚炎。根據研究,異位性皮膚炎除了和先天的遺傳體質有關外,也和食物、壓力、環境接觸到的過敏原等有關。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還會合併氣喘、過敏性鼻炎、腸胃道過敏、過敏性結膜炎等相關疾病,真的很辛苦。
目前一般醫師都是以抗組織胺及外用類固醇藥膏為主要治療準則,嚴重時會暫時口服類固醇,但是因為不容易斷根,加上許多患者很擔心長期吃藥的後遺症,例如肝、腎臟、腸胃是否有影響,無形中造成心理壓力,也讓病症越發嚴重。
提醒爸媽讀者們,如果幼兒有異位性皮膚炎體質,一定要趁早調理,因為醫學上有所謂的「過敏進行曲」(Allergy march),意思就是如果沒有將過敏體質調整好,長大後很可能也會罹患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等,千萬不要等閒視之。劉醫師小講堂
1.皮膚細菌感染:因為搔抓破皮,進而造成細菌感染,此時一定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
2.皮膚苔癬化:長期抓癢的結果,造成手肘、膝窩、脖子、前胸、腕及踝關節皮膚粗糙、變硬和色素沉積,影響美觀。
3.睡眠障礙:因為夜間皮膚癢進而影響睡眠者大有人在,尤其睡覺時看到小朋友一直抓癢,家長也是倍感難過。
劉醫師小講堂
什麼是過敏進行曲?臨床上發現,許多小時候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往往在四到五歲時,會變成過敏性鼻炎,鼻子開始打噴嚏、流鼻水,眼睛開始容易癢、流眼淚,眼睛周圍容易變成黑眼圈。此外,還容易併發中耳炎及積水,甚至還有小朋友慢慢轉變成為容易咳嗽不止、夜間喘鳴等氣喘症狀。這種過敏症狀的演進,醫學上稱為「過敏進行曲」。臨床上,自然醫學或營養醫學的醫師會注意到這一點,對於任何過敏症狀的患者,一定會好好以營養素來幫助他們調整體質,並且提醒患者避開過敏原,如此才能預防過敏疾病的惡化。
根據我的臨床研究,會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原相當多,因此我簡單整理成下表,供讀者參考。
儘管過敏原的檢測方法很多,但不同的方法各有所長,不見得一次就能找出所有過敏原。因此我會建議患者除了抽血檢驗專一性IgE 抗體外,也建議嚴重患者再自費抽血做慢性IgG4 食物不耐過敏原檢測,看看是否有其他過敏原成了漏網之魚。此外,在我的門診中,我還會要求患者必須寫詳細的飲食日記,也就是將一天3餐所吃的食物鉅細靡遺的記錄下來,以幫助患者從中找到過敏原的蛛絲馬跡。
常見的異位性皮膚炎誘發因子
圖片來源:《過敏,不一定靠藥醫(增訂版):劉博仁醫師的營養療法奇蹟之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