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便便是黑色的?有關係嗎?醫師:這兩種情形,都要小心大腸癌
突然,小江要拉肚子,去了廁所,小樂看著小江遠去的背影說:「林醫師,其實我很羨慕拉肚子的小江,你知道嗎?我長期便祕,這一次我已經半個月沒有上大號了,吃了幾粒通便的藥也不太管用。」
「大便時有出血嗎?」
「不出血,便祕10多年了從不出血,也沒有什麼異味,不過我的便便又粗又硬,每一次上大號就跟上刑場一樣!」
便便分等級,你是第幾等?
「國外的醫師,通常把大便分為7等(按:依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
第一等:一顆顆硬球,像羊屎蛋,很難解出。
第二等:香腸狀,但表面凹凸不平。
第三等:香腸狀,但表面有裂痕。
第四等:像香腸或蛇一樣,且表面很光滑。
第五等:斷邊光滑的柔軟塊狀,比較容易解出來。
第六等:粗邊蓬鬆塊,糊狀大便。
第七等:水狀,無固體塊,比第6等更稀。
第1等和第2等表示有便祕;第3等和第4等是理想的便形,尤其第4等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狀;第5至第6等則代表可能有腹瀉。所以第1等不是最好,第7等也不是最差的。」
「簡單的大便居然有這麼多門道。」
「小樂,大便可不簡單哦。根據你的描述,我估計你的便便處於第2等,質地堅硬,水分含量不足60%、70%。長期便祕的狀態會讓你心理壓力過大、精神緊張,不過你這頑固性便祕,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平時要注意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食物,少熬夜、少喝酒,注意保暖,不然冷熱交替、受寒受冷,會加重便祕的。」
「林醫師說得對,小時候我住的地方只有一個公共廁所,晚上太黑、風又大,沒有父母的陪伴,我總是不敢去上廁所。他們不在家時,便意來了我就忍著不去,久而久之就便祕了。工作之後,每天應酬,奔赴一個又一個飯局,有時候回到家,太累了,來不及脫衣服就直接睡在冰涼的地板上,看來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使我的便祕越來越嚴重。便祕實在太難受了,一憋就是好幾天,感覺肚子裡除了一股濁氣什麼也沒有,我一定會慢慢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不然以後嚴重了,肯定後悔莫及。」
小樂是一個謹慎而又有自制力的人,我相信他,為了健康,一定能改變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
遠離便祕,讓腸道動起來
排出來的大便是黑色或褐色,最大的原因在於肉類、多脂肪食物的攝入所導致。可是,如果排出來的大便比平常還要黑,或呈紫色,就必須特別注意,有可能是胃或腸出血。
小江兩手一攤:「這裡面學問真多,林醫師,健康的大便有顏色要求嗎?」
「一般來說,像嬰兒大便般的黃色最理想。人在嬰兒時大便是黃色,長大成人後,很多就成為黑色或褐色了。」
「因為大家都沾染了世俗的味道,變得不那麼純潔,就連大便的顏色都改變了。」小江開玩笑的說。
「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大便也不一定會變成黑色。排出來的大便是黑色或褐色,最大的原因在於肉類、多脂肪食物的攝入,也就是歐美式的飲食習慣所導致。跟純不純潔沒關係……。」
「林醫師,何方神聖的大便能夠一直像嬰兒時那般呈現黃色?」小樂好奇的問。
「哈哈,大概是禪寺和尚的大便吧。為什麼他們的大便顏色和平常人不同?這是因為他們的飲食習慣所導致的,他們每天都吃素食,完全不吃肉類,所以排出來的大便是黃色。」
「雖然我很想排出健康的大便,但是總不能為了拉出漂亮的便便出家吧,頂多我以後多吃素食。滾滾紅塵我還沒有好好滾呢……」小江說。
小樂皺著眉頭問:「林醫師,我的大便是漆黑的,不會有什麼疾病吧?」
「排出漆黑的大便,有可能是患有嚴重的疾病,雖然黑色或褐色的大便是一種警訊,但也不必太過慌張。可是,如果排出來的大便比平常還要黑,或呈紫色,就必須特別注意,這不僅是pH值呈酸性而已,有可能是胃或腸出血。這種情況是血液混入大便之中,在排泄出來之前,顏色由紅色變成黑色,必須立即看醫師才行。」
「林醫師請說詳細點。」
「漆黑的大便有各式各樣的類型。比如排出焦油狀的大便,可能是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胃癌等疾病。也有人排泄的大便中幾乎不含有一般大便的成分,而是血液和黏液的混合物,稱之為黏血便。這種類型的大便有時會伴隨著劇烈的腹痛或嘔吐症狀,此時可能是腸套疊(Intussusception)、腸扭轉(volvulus)、腸阻塞等疾病。如果黏血便中混有膿液,而且連續好幾天,就非常有可能是大腸癌。便祕的人如果拉出漆黑的硬大便,也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這是大腸某處出血,長時間積存在腸內而變成黑色所致。有的開始是腹瀉,不久就拉出黏血便且頻頻上廁所,這有可能是痢疾,有時還會伴隨下腹部疼痛或發燒症狀。總之,覺得不對勁了,一定要及時就醫。」
小樂鬆了一口氣:「幸虧我只是便祕,不過我以後會注意的,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拉出健康的便便是我最近最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