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背痛好難受?專家教你下半背子遠離疼痛!
說起現代上班族常見的困擾,腰酸背痛絕對排名前三名。大多數上班族透過熱敷、按摩、甚至吃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下背痛到底該怎麼解決?讓具有台灣物理治療師與美國脊骨神經醫師執照張軒彬博士來5914呼叫醫師直播告訴你。
根據臨床統計,肌肉骨骼系統是導致下背疼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腰酸背痛的常見原因如不良坐姿、坐太久,還有許多人因為生活習慣、工作忙碌的關係,只能集中在1、2天中運動,卻因為平日久坐不動,肌肉耐力不足,只在假日運動反而也容易出現下背痛的狀況。除此之外,當癌症轉移至脊椎、腎結石、內臟問題如肝臟,或是泌尿道感染而影響腎臟,都有可能導致下背痛的情況發生。因此張軒彬博士表示,一旦出現下背痛的情況,一定需要經由專業醫師評估,以便確認病因所在。
治療方針
在治療方面,張軒彬博士表示,下背痛的治療準則以主動治療為優先,也就是脊椎矯正、徒手治療、運動治療、針灸、瑜珈等等。第二線的補助治療則為藥物、注射,手術則為最後的手段。
影像檢查最準確?
產生下背痛的問題時,許多患者會認為,如X光片、核磁共振的影像檢查,來了解背痛的原因是最準確的,有這些資料,醫師也能做出最好的治療方針。但實際上,醫師可以透過問診、理學檢查來判斷病徵,只有在必要情況下,才會安排影像檢查。研究發現,缺少理學檢查的支援下,很難單純透過影像檢查來決定治療方式,因為影像檢查具有偽陽性,過早及過度依賴影像檢查,反而容易使醫師在判斷及評估中落如盲點,導致不必要的治療。
因此,患者可以記錄下列資訊,幫助醫師進行妥善的評估:
1.症狀位置與發生頻率。
2.疼痛的範圍,是特定局部或是有擴散現象,甚至出現腿痠、麻的問題。
3.疼痛的性質。
4.是否有特定動作、姿勢會引起、加劇疼痛。
5.哪些動作與姿勢使患部較輕鬆?
6.就患者自己評估,是否與工作、生活型態有關。
下背疼痛與退化是否具有一定的關係呢?張軒彬博士表示,其實很多人都會退化或骨刺的狀況,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臨床上的疼痛症狀,這也就是所謂的功能性失調。這方面的功能性失調,可以透過運動、徒手治療等來做改善。
但若確認是因為退化而導致的疼痛,是否就需要減少移動,來避免退化加劇呢?實際上,經由醫師診斷,沒有特別問題的患者,是可以藉由運動,如走路等輕微活動,來幫助維持脊椎的活動性。因為脊椎本身,包含椎間盤、軟骨等構造,並沒有血管直接供應養分,而是透過脊椎活動時產生的壓力,讓關節液可以流動,帶入養分,並代謝出廢棄物。若完全避免活動,減少流動關節液,導致代謝減緩,這樣反而會使疼痛加劇。張軒彬博士提醒,雖然鼓勵患者適度活動,但因為每個患者狀況不同,還是需要透過專業醫師評估。
預防或緩解?
在了解緩解運動前,必須先了解,正常的脊椎從側面看,是具有些許前凸的曲線,椎間盤會較為穩定,若脊椎方向是相反的,就可能導致椎間盤突出。
在臨床上,常見的復健運動共有兩種:威廉氏運動、麥肯基氏運動。
前者主要為前彎的動作,後者才為後仰動作。因此在做這些運動前,必須先確認自己的身體適合哪一種運動。特別提醒患者的是,若已經出現椎間盤突出或脊椎滑脫、脊椎狹窄,在做麥肯基式運動必定會使症狀加劇嚴重。因此張軒彬博士提醒,雖然在書籍、網路可以查到許多完整的運動教學,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盡相同,若沒有專業的指導和評估,很容易反而形成反效果。
除了復健運動外,若出現急性疼痛,可以透過冰敷作為緩解的優先選擇。等急性疼痛期過2、3天後,就可以使用熱敷作為短暫緩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