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年紀大才會失智?提升病識感,別成為失智症的「隱藏角色」
廣編企劃2019-07-17
你覺得,幾歲才會得失智症?
上了年紀、兩鬢斑白的熟齡世代才會罹患失智症嗎?錯了,年輕也會失智!雖然失智症好發於高齡族群身上,但也會發生在未滿65歲的族群身上。像是電影「我想念我自己」女主角愛麗絲,不滿65歲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導致失智,由此可知,失智非年長者的「專利」。
研究指出,年輕型失智症(又稱為早發型失智症,Young /Early Onset Dementia)指的是65歲以下被診斷為失智症之個案。就盛行率推估,全台約有1.2萬人名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他們是失智患者中易被人忽略的「隱藏角色」,面臨3大情況。
情況1:不清楚成因、病症不理解,誤判為其他疾病
隨著時代進步,民眾已漸明白老年型失智症的成因與症狀,但即便如此,初期失智症的徵狀仍容易被家人忽略。此外,對年輕型失智症了解不深、不清楚年輕型失智症的發病原因、忽略初期症狀等,都可能將年輕型失智症誤判為其他疾病,導致病情惡化。
另外,在年輕型失智症初期,患者性格情緒改變,若變得暴躁衝動,易被誤判為憂鬱症、躁鬱症或更年期症狀,必須仰賴身邊家人與親友對失智症有所了解、協助就醫,才不會誤判病症。為協助民眾更理解失智症,富邦人壽推動「全員守護天使計畫」,培訓全體同仁完成專業課程,加入守護天使行列,與病友及照護家屬作伴,抵禦失智海嘯。
情況2:病程時間長、脫序行為多,家人照護壓力重
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一旦發病,病程時間將會較老年型失智症更長;但病症惡化的速度,比老年型失智症快,無形中加重照護家屬的壓力。
舉例來說,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罹病後身體仍健康、體力好,更易出現走失、弄錯洗手間的標示、進店家消費拿東西不付錢等脫序行為,除了易造成外界誤解,更讓照護的家人肩負沉重壓力。尤其是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大多仍身強體壯,但因記憶衰退、缺乏定向感,更易發生自行外出不慎走失的情況。為減緩照護者的擔憂,富邦人壽推廣失蹤協尋手鍊,只要相關專科醫生確診罹患失智症,即可協助申請配戴,增加患者走失後被尋回的機率。
情況3:收入突中斷、外界資源少,家庭經濟負擔大
65歲以上的失智症患者,通常都已經退休、非家中主要經濟來源,因此罹病後,家屬最大的困難在於照護及相關花費。但年輕失智症患者年齡層較低,通常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病發後除了照顧、花費外,最可怕的是難以繼續從事原有工作,收入突然中斷;且因較缺乏外在資源,導致家人要辭去工作全職照顧,一次失去兩份收入,家庭經濟岌岌可危。
台灣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李會珍指出,輔導過的個案中,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大多只能提早退休、離開職場。但目前福利政策與社會資源提供年輕型失智症的協助較少,像是長照2.0僅開放50歲以上的失智症患者申請,對年輕失智症患者來說,收入中斷、社會資源有限、照護費用高,都讓患者與照護者備感壓力。
富邦人壽持續關注失智症家庭,為減輕失智照護對患者與家屬產生的壓力。今年亦舉辦「失智怎麼伴,有我來邦你」暖心分享會,除提供失智家庭專業的醫療及照護資訊,更進一步討論分享年輕型失智症議題,提醒社會大眾應正視了解年輕型失智症,提升一般民眾的病識感及防護力,降低失智風險的影響。
【相關活動】我或我的家人,可能失智了?
「失智怎麼伴? 有我來邦你!」分享會資訊看這邊 👉 http://bit.ly/2JjiGsy
上了年紀、兩鬢斑白的熟齡世代才會罹患失智症嗎?錯了,年輕也會失智!雖然失智症好發於高齡族群身上,但也會發生在未滿65歲的族群身上。像是電影「我想念我自己」女主角愛麗絲,不滿65歲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導致失智,由此可知,失智非年長者的「專利」。
研究指出,年輕型失智症(又稱為早發型失智症,Young /Early Onset Dementia)指的是65歲以下被診斷為失智症之個案。就盛行率推估,全台約有1.2萬人名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他們是失智患者中易被人忽略的「隱藏角色」,面臨3大情況。
情況1:不清楚成因、病症不理解,誤判為其他疾病
隨著時代進步,民眾已漸明白老年型失智症的成因與症狀,但即便如此,初期失智症的徵狀仍容易被家人忽略。此外,對年輕型失智症了解不深、不清楚年輕型失智症的發病原因、忽略初期症狀等,都可能將年輕型失智症誤判為其他疾病,導致病情惡化。
另外,在年輕型失智症初期,患者性格情緒改變,若變得暴躁衝動,易被誤判為憂鬱症、躁鬱症或更年期症狀,必須仰賴身邊家人與親友對失智症有所了解、協助就醫,才不會誤判病症。為協助民眾更理解失智症,富邦人壽推動「全員守護天使計畫」,培訓全體同仁完成專業課程,加入守護天使行列,與病友及照護家屬作伴,抵禦失智海嘯。
情況2:病程時間長、脫序行為多,家人照護壓力重
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一旦發病,病程時間將會較老年型失智症更長;但病症惡化的速度,比老年型失智症快,無形中加重照護家屬的壓力。
舉例來說,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罹病後身體仍健康、體力好,更易出現走失、弄錯洗手間的標示、進店家消費拿東西不付錢等脫序行為,除了易造成外界誤解,更讓照護的家人肩負沉重壓力。尤其是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大多仍身強體壯,但因記憶衰退、缺乏定向感,更易發生自行外出不慎走失的情況。為減緩照護者的擔憂,富邦人壽推廣失蹤協尋手鍊,只要相關專科醫生確診罹患失智症,即可協助申請配戴,增加患者走失後被尋回的機率。
情況3:收入突中斷、外界資源少,家庭經濟負擔大
65歲以上的失智症患者,通常都已經退休、非家中主要經濟來源,因此罹病後,家屬最大的困難在於照護及相關花費。但年輕失智症患者年齡層較低,通常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病發後除了照顧、花費外,最可怕的是難以繼續從事原有工作,收入突然中斷;且因較缺乏外在資源,導致家人要辭去工作全職照顧,一次失去兩份收入,家庭經濟岌岌可危。
台灣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李會珍指出,輔導過的個案中,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大多只能提早退休、離開職場。但目前福利政策與社會資源提供年輕型失智症的協助較少,像是長照2.0僅開放50歲以上的失智症患者申請,對年輕失智症患者來說,收入中斷、社會資源有限、照護費用高,都讓患者與照護者備感壓力。
富邦人壽持續關注失智症家庭,為減輕失智照護對患者與家屬產生的壓力。今年亦舉辦「失智怎麼伴,有我來邦你」暖心分享會,除提供失智家庭專業的醫療及照護資訊,更進一步討論分享年輕型失智症議題,提醒社會大眾應正視了解年輕型失智症,提升一般民眾的病識感及防護力,降低失智風險的影響。
【相關活動】我或我的家人,可能失智了?
「失智怎麼伴? 有我來邦你!」分享會資訊看這邊 👉 http://bit.ly/2JjiG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