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兆美元國際主權基金齊聚台灣 倡導永續投資
當全球的主權基金紛紛搭上永續投資的列車,外匯存底全世界第四大的台灣,如何在全球面臨永續投資、高齡化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由商周集團舉辦的《2023永續投資高峰會》邀請到美國、新加坡與日本曾經操盤、推動主權基金的專家共聚一堂,探討全球主權基金與永續投資結合的最新趨勢,這些專家背後代表的資金,合計超過四兆美元。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表示,全球最大的主權基金挪威政府退休基金(GPFG)從2010年起在低碳、替代能源與再生能源的基礎建設等永續投資積極投入,自2010年以來長期年報酬率達10.4%兼顧永續與報酬。
全球最大退休基金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GPIF)投入龐大資金,追蹤ESG與減碳指數,並建立指數發布系統,澳洲與美國的主權基金都設立永續投資規範。王儷玲表示,這些資金著眼於長期投資,比要求短期回報的資金更有機會讓永續發生。
前GIC特別投資部總裁, Kok Peng The
以新加坡政府主權基金(GIC)為例,其在1981年成立,資金來源為國家外匯,GIC現為全球第六大主權基金。在GIC任職長達12年,前GIC特別投資部總裁Dr. Kok Peng Teh提到,GIC追求穩健低風險的投資,投資的年限長達10年甚至20年,滾動報酬率打敗通膨。根據2022年該機構年報顯示,GIC投資組合過去20年的名目報酬率為7%。在扣除通膨影響後,過去20年的年化滾動實質報酬率為4.2%成績不俗。
立法委員吳欣盈也提出,新加坡政府僅花8個月成立GIC,現擁有超過1900名員工,包含新加坡總部,分布在全球共有十一個辦公室,透過投資讓全世界都看到新加坡的實力與存在,台灣跟新加坡一樣,缺少天然資源,容易受到全球經濟與政治的影響,目前她推動台灣成立主權基金,已有67位立委支持。她認為,台灣外匯存底全球第四大,可借鏡新加坡的做法,透過資本與國際連結為台灣發聲。
美國富蘭克林坦伯頓執行副總裁暨亞太區主席Ben Meng曾擔任美國最大退休基金、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的投資長。他指出,主權基金可長期投資,成為其進入永續投資的優勢,因為能夠與主權基金進行長期投資競爭的資本很少。「你做得到長久,別人不行,這就是機會,才能獲得長期投資的溢價。」就像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假設當時投資股市,放長來看都是獲得百倍千倍的回報。
前日本眾議員,同時也是第一任安倍內閣經濟財政政策政務次官田村耕太郎,催生了全球最大退休基金GPIF的成立。他來台分享指出,日本央行將大多數的外匯放在日本長期公債,這是負利率的投資,他提倡成立主權基金追求更好的回報,讓日本在面對人口老化時,能降低日本退休基金的壓力。
永鑫能源董事長李豪(Leo Seewald)曾任台灣貝萊德投信董事長,熟稔綠能與資產管理,五年前他加入主權基金的倡議。他指出,目前央行管理外匯的方式,無法有足夠的回報。主權基金很適合投資綠能因為:第一,主權基金偏好長期投資,適合需要長期才看到回報的再生能源;第二,主權基金不需要籌資,擁有很多資本,投資綠能需要龐大的資本;第三,兼顧永續與報酬,研究顯示永續投資與綠能帶來正報酬。此外,台灣需要軟外交,假設有主權基金,台灣就能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一員,讓世界看到台灣實力與地位。
最後,投信投顧公會副理事長尤昭文指出,以國際主權基金常見的結構來看,央行若擔心成立主權基金會賠錢,其實可以透過主權基金的機構發債,由央行購買債券,透過領息確保獲利同時保本。
當永續與高齡化社會,成為全球不可逆的趨勢,主權基金在永續投資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政府可透過資本的力量,獲得更多世界的注目與取得永續競爭力的門票,為後代創造更美好的未來。